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9年3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上颌窦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质量。 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的58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34~71岁,中位年龄54岁。观察指标:(1)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肝门阻断时间、中转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围手术期有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手术病例。(2)术后病理情况。(3)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48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ICC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10例患者行腹腔镜中转开腹。(1)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有腹腔镜下左半肝(Ⅱ、Ⅲ、Ⅳ段)切除,腹腔镜下右半肝(Ⅴ、Ⅵ、Ⅶ、Ⅷ段)切除,腹腔镜下右肝后叶(Ⅵ、Ⅶ段)切除,腹腔镜下扩大右后叶切除,腹腔镜下肝中叶(Ⅳ、Ⅴ、Ⅷ段)切除,腹腔镜下Ⅴ、Ⅵ段切除,腹腔镜下左半肝(Ⅱ、Ⅲ、Ⅳ段)联合肝尾叶(Ⅰ、Ⅸ段)切除,腹腔镜扩大左半肝切除,腹腔镜下Ⅵ段切除,腹腔镜下Ⅶ、Ⅷ段切除,腹腔镜左肝外叶(Ⅱ、Ⅲ段)切除,腹腔镜右肝肿块切除;手术时间(320.38±107.68) min;术中出血量(262.34±76.06) mL;术中输血率为0(0/58);术中肝门阻断时间(48±15) min;其中10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17.2%(10/58);术后胆瘘发生率为6.9%(4/58),保守治疗、通畅引流(T管负压吸引)后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9.34±3.39) d;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1.84±0.57) d;围手术期内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手术病例。(2)病理情况:术中32例行淋巴结清扫,术后26例病理结果提示胆管细胞癌未行淋巴结清扫;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肿瘤切缘的病理报告均为阴性,4例淋巴结清扫并提示淋巴结转移阳性。(3)随访结果:58例ICC患者中,49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术后肿瘤生存时间为4~36个月,28例获得无瘤生存,17例患者出现肝内转移并多发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发现肝内转移后行微波消融治疗,9例患者失访。结论腹腔镜肝切除经验丰富的中心,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安全及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浅麻醉组(L组,40例,BIS值46~60)、深麻醉组(D组,40例,BIS值35~45)、对照组(C组,40例,无BIS监测),每组患者于诱导前(T0)、拔管后10 min(T3)、术后第1天(T4)、术后第3天(T5)抽取肘静脉血测量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于术前及术后第1、3、7天对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并统计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T0时刻三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3,P=0.920),T3时刻血清S100β蛋白水平D组[(1.08±0.05)μg/L]高于C组[(0.98±0.10)μg/L]和L组[(0.84±0.09)μg/L],且L组低于C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三组患者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14,P=0.233),术后第1天和第3天POCD发生率D组(57.1%与37.1%)高于C组(41.7%与38.9%)和L组(20.0%与14.3%),且L组低于C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7,P=0.006;χ2=6.296,P=0.043)。结论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行BIS监测维持浅麻醉状态可有效减少POCD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从而改善脑损伤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人附睾蛋白-4(HE4)联合检测对卵巢癌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患者(卵巢癌组)和8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病变组),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检测血清CA125、AFP、CA199、CEA、HE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病理分期卵巢癌患者检测指标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上述血清指标对卵巢癌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卵巢癌组患者血清CA125、AFP、CA199、HE4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CEA水平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患者中,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病理分期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AFP、CA199、HE4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CEA水平与Ⅰ~Ⅱ期患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HE4单项检测对卵巢癌及Ⅲ~Ⅳ期分期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血清CA125、AFP、CA199、CEA、HE4联合检测提高了对卵巢癌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0.976、0.948,95%CI 0.000~1.000、0.000~1.000,P<0.05,灵敏度93.02%、90.70%,特异度95.12%、87.80%)。结论血清CA125、HE4单独用于卵巢癌及其临床分期诊断具有良好诊断效能,血清CA125、AFP、CA199、CEA、HE4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及其临床分期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