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其特征是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和受累器官发生良性肿瘤。颌骨纤维性病变可为TSC的表型之一,本文报道1例因下颌骨牙源性纤维瘤就诊的TSC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评估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为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8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分析其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局部控制率(LCR)及相关影响因素,并观察近、远期放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共16例(cT4bN0M0),女性患者占多数(11/16, 68.7%),中位年龄55.4岁。随访8~104个月(中位时间41.5个月),1、3、5年LCR分别为93.7%、80%、68.7%,1、3、5年OS分别为86.7%、72%、54%;1、3、5年PFS分别为74%、53%、18.9%。9例(56.2%)患者出现不同部位器官转移,以颅内转移、肺转移常见;其中6例术前伴有颅底骨质侵犯者出现多器官转移,肿瘤侵犯颈动脉是影响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HR=12,P=0.045)。共有8例(8/16,5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远期放射性不良反应。结论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的5年局部控制率为68.7%,肿瘤侵犯颅底骨质、包绕颈动脉是其预后不佳与发生多器官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在口腔颌面肿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2016级口腔医学专业6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8个小组进行两次网络PBL教学,以口腔颌面肿瘤为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学生进行网络考核,评价网络PBL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所有教师与60.0%(36/60)的学生对网络PBL教学方法持赞同态度,76.7%(46/60)的学生和62.5%(5/8)的教师认为网络PBL教学方法基本可以达到传统的线下PBL教学的同等效果。全班考核平均成绩为92.83分。结论网络PBL教学方法应用于口腔颌面肿瘤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更接近实际课堂的在线教学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评价儿少期头颈部交界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案的靶区与剂量设计。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经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的儿少期交界性肿瘤患者11例,以大体肿瘤靶区外扩0.5~1.0 cm为计划靶区,处方剂量80~120 Gy,活度为18.5 MBq,全麻下按治疗计划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区。术后进行随访,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评析粒子植入前、后剂量学参数以及局部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1例儿少期患者粒子植入前、后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131个月,中位时间48个月。局部控制率100%,完全缓解率71.4%,客观缓解率100%,急性不良反应率81.8%。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儿少期头颈部交界瘤,在合理的靶区及剂量设计下,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单纯植入治疗腮腺区复发性腺样囊性癌的靶区设计方法及剂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植入治疗的25例复发性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靶区设计及剂量学参数。术前结合腺样囊性癌病理学特点对不同复发部位设计靶区范围,处方剂量为100~120 Gy,术后验证靶区范围与剂量学参数。随访统计局部控制情况及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5例患者复发部位分别为腮腺浅叶区10例,腮腺深叶区7例,颅底区及乳突颌后区复发各4例。中位植入粒子数量为59颗,粒子活度18.5~25.9 MBq,植入后验证所有患者均实现植入前靶区设计范围,D90、V100、V150等剂量学参数与植入前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5%和61.5%,不同部位的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区复发性腺样囊性癌,通过结合病理学特点及复发部位优化靶区设计,合理准确应用达到剂量学参数,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