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白内障患者共有10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30例40眼作为实验组,实验组采取颞上象限巩膜5~5.5mm小切口,并采用象限咬切法娩核,在囊袋内完成EccE+Iol的植入,设20眼为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常规切口手术方法。结果患者在手术1个月后,裸眼视力不低于0.5的患者有16例20眼,成功率超过50%;手术3个月后,患者的裸眼视力不低于0.5的为24例30眼,成功率超过70%。患者在术后眼角膜出现散光情况较少,未产生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采用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术的治疗效果好,术后的恢复效果明显,适合临床治疗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国产脉冲消融系统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21年3月至7月于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9例)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8例)住院接受脉冲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安全性、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结果。本研究为单组患者可行性及安全性观察,使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描述研究结果,无组间比较统计学结果。结果共入选17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60.6±6.8)岁,年龄范围49~76岁。入选患者均在X线透视引导下完成脉冲消融治疗,手术时间、消融导管停留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18.1±26.3)min、(47.7±17.2)min及(21.4±5.0)min。累计脉冲消融时间为(124.6±5.8)s,其中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肺静脉消融时间分别为(32.5±3.0)s、(30.4±1.5)s、(32.8±3.7)s及(28.9±3.2)s。术中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17/17)。术后3个月均完成门诊随访,1例(1/17,5.9%)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到房颤发作超过30 s,手术成功率为94.1%(16/17)。围术期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膈神经损伤、肺静脉狭窄、食管损伤以及出血等事件。结论国产脉冲消融系统治疗阵发性房颤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风险性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风险性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8.0%(4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的72.0%(3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风险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性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风险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肺结核对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位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咳嗽停止时间、痰菌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但实验组患者的咳嗽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咳嗽停止时间,实验组患者的痰菌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痰菌阴性率,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耐药肺结核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治疗的安全性,帮助患者更快康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討血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老年痴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96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组, 其中按痴呆类型分为血管性痴呆 35例、阿尔茨海默病 32例、帕金森病痴呆 29例,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 14例、中度 38例、轻度 44例 ;选择同期就诊于本院的 32例非痴呆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 Hcy水平, 比较对照组与不同痴呆程度、不同痴呆类型患者血浆 Hcy水平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轻、中、重度患者的血 Hcy水平分别为( 14.93±3.97)、( 18.72±5.51)、( 21.79±2.24) μmol/L, 均高于对照组的( 12.79±5.26) μ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中度、重度患者血 Hcy水平高于轻度患者, 重度患者血 Hcy水平高于中度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痴呆患者血 Hcy水平分别为( 20.32±5.79)、( 17.41±4.23)、( 15.42±3.39) μmol/L, 均高于对照组的( 12.79±5.26) μ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 Hcy水平高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帕金森病痴呆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血 Hcy水平越高患者认知功能减退越严重, 检测血 Hcy水平可有效区分痴呆类型,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呼吸学科肺隐球菌病的诊疗现状,完善对HIV阴性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涂片培养、抗原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病原学诊断方法,在22家参研单位呼吸科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症监护室筛检肺隐球菌病,连续纳入研究期间收治的所有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病例,采集并分析主要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肺隐球菌病患者457例,其中播散性感染占3.28%(15/457),病死率0.88%(4/457),主要的诊断依据为组织标本病理检查的阳性结果(74.40%,340/457)和隐球菌抗原检测的阳性结果(37.64%,172/457)。肺隐球菌病占同时期呼吸科住院患者总人数的2.04‰(457/223 748),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该比例最高;70.24%(321/457)的患者不合并任何基础疾病,87.75%(401/457)的患者无已知免疫缺陷;咳嗽、咳痰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5.16%(115/457)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影像表现方面,肺内多发病变多于孤立病变,胸膜下病变多于肺门周围或内中带病变,形态上则以直径1~5 cm的中等大小结节和直径3 mm~1 cm的小结节最为常见。血清隐球菌抗原的敏感率为71.99%(203/282), 抗原阳性患者在基础免疫状态、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感染类型等方面均有别于抗原阴性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感染相关炎症指标水平、影像学特点、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以及预后等方面有别于非免疫缺陷患者。结论我国HIV阴性肺隐球菌病多数无合并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总体预后良好,但临床类型多样,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诊断难度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用氯雷他定或在此基础上加用塞米松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常规组与试验组,各70例。常规组患者仅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试验组患者氯雷他定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奥洛他定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患者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而试验组患者治愈30例,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2%。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之基础组患者存在明显优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氯雷他定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奥洛他较定仅给予氯雷他定的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室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之一,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的成功与否。近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和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探索有效的细节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已成为当前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实施细节护理,评估其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方面的实际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以下细节护理措施: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手术史及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供舒适的环境,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 护理质量:实验组在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等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患者满意度: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尤其在术后疼痛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表现突出。3.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结论:通过实施细节护理措施,本研究发现手术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这表明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和应用细节护理措施,以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对心房颤动(AF)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AF-TCM)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伴AF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AF合并IDCM患者,将随访终点1年时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分为2组,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正常(>50%)的患者作为AF-TCM组(n=36),经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后LVEF未恢复(<45%)患者作为IDCM-AF组(n=18),经心脏增强CT测定术前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LA-EAT)与左心室心外膜脂肪组织(LV-EAT)最厚厚度与体积。结果AF-TCM组LA-EAT体积与LA-EAT/LV-EAT体积比均高于IDCM-AF组[(57.97±7.82)cm3对(45.31±6.36)cm3;0.55±0.10对0.37±0.06,P<0.01],IDCM-AF组LV-EAT体积高于AF-TCM组[(122.98±9.89)cm3对(105.24± 10.11)cm3,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A-EAT体积(OR=1.369,95%CI 1.082~1.908,P<0.05)及LA-EAT/LV-EAT体积比(OR=5.334,95%CI 2.783~13.677,P<0.05)是AF-TCM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示LA-EAT体积>52.35 cm3[敏感性66.7%、特异性88.9%,曲线下面积(AUC)=0.890,95%CI 0.799~0.980,P<0.01)]对鉴别诊断AF-TCM优于LA-EAT/LV-EAT体积比>0.425[敏感性97.1%,特异性83.3%(AUC=0.948,95% CI 0.890~1.000,P<0.01)]。结论LA-EAT体积与LA-EAT/LV-EAT体积比对AF-TCM及IDCM-AF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以后者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