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功能重建和体表器官再造领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由于其术后发生的血管危象直接影响到移植成功率,移植术后微循环的监测方法应运而生。但术后监测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仍然备受争议,尤其是侵入性辅助监测技术,然而国内尚未见对其进行系统报道。本文旨在总结其优点和缺点,为临床一线显微外科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皮瓣移植术 血管危象 微循环监测 侵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淤血的微循环功能变化。方法2019年5月至6月,取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12只(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对照组构建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轴形,模型组构建同样的轴形并结扎腹壁浅静脉。应用moorFLPI-2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oorVMS-LDF2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系统检测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并计算微血管自律运动。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术后72 h的血流灌注量、细胞聚集度及血流速度分别为100.4、174.2、31.2 PU,模型组则分别为10.5、81.5、13.5 PU,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血流灌注量=26.214,t细胞聚集度=20.923,t血流速度=10.492,P<0.05)。对照组术后72 h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和振幅分别为163 Hz,35.2 PU。模型组大鼠血流灌注水平失去正常节律,术后72 h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及振幅分别为28 Hz,4.5 PU,显著低于对照组(t频率=29.382,t振幅=33.8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淤血导致微循环血流灌注、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显著降低,微血管自律运动受损可能是淤血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静脉淤血皮瓣 微循环 大鼠模型 微血管自律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铅悬浊液在微血管造影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取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18只(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随机分为6组。颈动脉插管后通过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测量大鼠收缩压,以生理盐水配制25%、30%、35%、40%、45%和50%共6组不同浓度的氧化铅悬浊液,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血管灌注并根据波意尔定律计算灌注压强。灌注成功后将大鼠标本冷冻24 h进行全身X线摄影,随后解剖腹部进行大体观察及X线微血管摄影,并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氧化铅悬浊液灌注压强均高于大鼠收缩压,灌注压强/大鼠收缩压随氧化铅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25%,1.34±0.11;30%,1.86±0.33;35%,2.16±0.21;40%,3.37±0.93;45%,7.29±0.59;50%,13.65±0.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0、3.190、1.950、14.860、16.350,P<0.05)。18只大鼠均灌注成功,浓度为35%和40%的各组微血管显影清晰,效果最好。结论氧化铅悬浊液灌注造影操作简单、安全,对血管有较好的显影效果,可作为传统方法的替代和补充。浓度应配制在35%~40%为宜,且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匀速推注灌注液。

  • 标签: 氧化铅悬浊液 血管造影 皮瓣 微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现状,为规范显微外科医护人员在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2017年9月第七届中国穿支高峰论坛现场,对来自全国的266名显微外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术后微循环监测现状、监测指标、方法和记录方式,共计20个条目。结果251名(94.36%)所在科室开展了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其中有专门术后微循环监测的记录单占66.92%,使用颜色评估工具的占9.56%,使用红外线温计的占17.13%,使用微循环分区监测的占15.94%;169名(67.21%)所在科室对术后微循环监测7~10 d。监测的颜色3种及以下为主,时段及频次也不一致。结论我国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方法、时段、频次、记录及监测辅助工具的使用均不统一,不同等级医院存在差异,有必要建立规范的移植术后微循环监测标准。

  • 标签: 皮瓣移植 微循环监测 皮瓣颜色评估工具 血管危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配合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在后天性心血管疾病当中,瓣膜性心脏病是成人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做好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 标签: 瓣膜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嵌合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筋膜(CMFCOF)治疗手足部外伤性掌、指骨(跖骨)长段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采用CMFCOF治疗外伤性手足部掌指骨(跖骨)缺损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4~56(平均4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例,机器挤压伤3例,压砸伤2例,均存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手近节指骨骨缺损2例,掌骨骨缺损3例,跖骨骨缺损3例;受伤到本次手术时间为2~120 d,平均84 d。骨缺损范围2.0 cm ×1.2 cm×1.2 cm~4.4 cm×3.0 cm×2.3 cm,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1.4 cm~5.6 cm×4.5 cm。所有骨缺损位置均在骨干,不涉及关节。2例合并肌腱缺损。术中根据骨、软组织缺损面积切取相应大小CMFCOF,同时在筋膜表面进行植皮。结果组织切取时间为52~96 min,平均53 min。供区伤口直接闭合。术后所有患者受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受区和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9~16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7.5周。终末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未行修薄;供区功能恢复正常,无髌前区感觉障碍。5例手部损伤病例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3例优,1例良,1例可;3例足部损伤病例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结果均为优。结论CMFCOF具有术式简便、供区隐蔽、骨量优质、外形美观的优点,是修复手或足部长段骨、软组织复合缺损创面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股骨内侧髁骨瓣 嵌合骨皮瓣 掌骨 指骨 跖骨 骨缺损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因急性阑尾炎而入院治疗的40例患者加以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对其并发症进行护理,并将其分为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循证护理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同时,并发症产生率也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对比度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实施循证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急性阑尾炎手术 并发症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接受减重手术胡拿着的术后自发性低血糖昏迷开展护理工作,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从我院接受减重手术且出现术后自发性低血糖昏迷的患者群体中选取研究观察对象,总共有48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我院对这些患者各自分为Y组(n=25)以及X组(n=23),在Y组患者中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在X组患者中实施细节护理措施,针对两组患者各自护理结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护理研究观察,在半个月时间内Y组患者中出现了5例低血糖昏迷晕倒病例,X组患者中尚无一人出现低血糖昏迷晕倒的病例,两组患者各自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距,由于组间P值大小(P<0.05),因此其中的统计学意义符合存在标准要求。结论:在接受减重手术患者中,通过开展细节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出现自发性低血糖昏迷的可能性,对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减重手术患者 低血糖昏迷 细节护理工作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