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作者: 查明明 李芸 吴敏 黄抗默 刘锐 刘新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南京 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 210002,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南京 210002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 210002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首选机械取栓(MT)和其他类型的血管内治疗(EVT)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AO)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急性VBAO并接受EVT的患者。根据首选EVT方式将患者分为首选MT组(包括可回收支架取栓及直接抽吸取栓)和其他类型EVT组(包括动脉溶栓、动脉内替罗非班、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及精确概率法对两组患者间特征进行对比,选取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中存在统计学差异趋势(P<0.1)的变量进行倾向评分的计算,并将倾向评分作为协变量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中进行校正,以分析治疗方式和不同临床结局之间的统计学关联。结果一共纳入107例患者,男性82例、女性25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2岁。总体成功再通率为82.2%(88/107),出院后90 d和1年期良好结局(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0~3分)比例分别为33.6%(36/107)和37.1%(39/105)。首选MT组患者手术年份晚于其他类型EVT组(中位数:2017年比2015年,P=0.017),房颤病史的比例显著较高(21.6%比0,P=0.002),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较高(中位数:26比23,P=0.049),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较低(中位数:6比7,P=0.027),预估闭塞到穿刺时间较长(中位数:367 min比283 min,P=0.023)。两组患者的卒中病因学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首选MT组接受器械补救治疗的比例更低(28.4%比54.5%,P=0.009)。校正倾向评分后,首选MT组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EVT组(比值比5.201,95%CI 1.562~17.317,P=0.007),其他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病因分型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提示,非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首选MT的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EVT组(比值比7.859,95%CI 1.469~42.042,P=0.016),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分型中两组患者成功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3.739,95%CI 0.613~22.812,P=0.153)。结论在急性VBAO患者中,首选MT的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EVT,再通差异主要体现在非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群体中。两组患者有着相似的90 d和1年期临床结局。

  • 标签: 卒中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 作者: 徐伟 李辉萍 王振 贺国华 胡珏 宋康平 童洋萍 李芳毅 郭洪权 刘新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4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长沙 410005,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4,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预测因子,构建预测不良结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IVT治疗的346例老年ACI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将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ACI患者IVT治疗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然后利用R软件建立相应的列线图模型。使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46例入选者中,109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率31.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性出血转化(OR=15.647,95%CI:8.913~27.454)、卒中严重程度(中度卒中OR=3.322,95%CI:1.414~7.811;中-重度卒中OR=8.169,95%CI:4.102~16.258;重度卒中OR=9.653,95%CI:5.440~17.121)、卒中相关性肺炎(OR=2.239,95%CI:1.134~4.420)、心力衰竭(OR=2.758,95%CI:1.424~5.336)是预测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基于以上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80~0.89),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20,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症状性出血转化、卒中严重程度、卒中相关性肺炎、心力衰竭这四个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预测准确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 LCN-2)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至住院时间<14 d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CN-2。采用Fazekas量表评估脑室周围和皮质下WMHs严重程度,总WMHs评分≥3分定义为严重WMHs。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LCN-2水平与WMHs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79例患者,男性122例(68.2%),年龄(64.7±11.6)岁。中位血清LCN-2水平为387.1 g/L,86例(48.0%)伴有严重WMHs。严重WMHs组血清LCN-2显著高于无严重WMHs组[(505.3±342.4)g/L对(367.8±224.5)g/L;t=3.110,P= 0.00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血清LCN-2较高与严重WMHs(优势比2.32,95%置信区间1.17~4.63;P=0.017)及WMHs总分较高(优势比1.62,95%置信区间1.12~2.35;P=0.011)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LCN-2水平较高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严重WMHs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白质 脂质运载蛋白-2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价值,并对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并进行OCT检查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及OCT确定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记录OCT观察到的斑块特征。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定义为在进行颈动脉相关检查前6个月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过性黑矇或病变血管供血区相关卒中史。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基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DSA与OCT在颈动脉直径测量方面的一致性良好(r=0.93,P<0.001)。应用OCT对斑块性质进行评估时,观察者间(κ=0.96,P<0.001)和观察者内(κ=0.96,P<0.001)的一致性均较高。有症状组Ⅵ型斑块(66.7%对34.5%;P=0.016)和巨噬细胞浸润(51.9%对24.1%;P=0.032)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而纤维化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40.7%对69.0%;P=0.03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Ⅵ型斑块(优势比13.798,95%可信区间1.38~137.675;P=0.025)和巨噬细胞浸润(优势比5.856,95%可信区间1.405~24.406;P=0.015)与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独立相关。结论OCT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评价。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复杂型斑块检出率显著较高,Ⅵ型斑块和巨噬细胞浸润与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相关。

  • 标签: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131I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预测首次131I治疗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过甲状腺全切除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中青年PTC患者150例[男46例、女104例,年龄(40.0±9.8)岁],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行131I治疗,且在131I治疗前1 d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将其作为反映细胞免疫的指标。根据131I治疗后6~12个月的治疗反应将患者分为疗效满意(ER)组与非ER组,分析可能影响131I治疗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首次131I剂量及细胞免疫指标(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独立影响因素对非ER的预测价值。结果150例患者中,84例为ER组(56.00%),66例(44.00%)为非ER组。单因素分析示,2组患者在年龄(z=-2.86,P=0.004)、肿瘤M分期(χ2=13.64,P<0.001)、psTg(z=-8.94,P<0.001)、首次131I剂量(z=-7.60,P<0.001)、CD4+(t=2.50,P=0.014)、CD4/CD8(z=-2.22,P=0.027)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psTg[比值比(OR)=1.27,95% CI:1.16~1.40,P<0.001]与CD4/CD8(OR=0.39,95% CI:0.15~0.99,P=0.048)为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psTg与CD4/CD8预测非ER的阈值分别为6.78 μg/L和1.67。结论PTC术后131I治疗前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对首次131I治疗反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psTg高于6.78 μg/L、CD4/CD8低于1.67时提示治疗反应不佳。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结果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评价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术后即刻结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行CAS,并且术前和术后均行OCT检查的患者。比较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临床特征、颈动脉斑块OCT特征以及CAS术后即刻结果。对支架贴壁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年龄(64.02±8.32)岁,男性41例(89.1%)。其中糖尿病组20例(43.5%),非糖尿病组26例(56.5%)。糖尿病组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40.0%对7.7%;χ2=5.166,P=0.023)、斑块破裂(55.0%对23.1%;χ2=4.945,P=0.026)和巨噬细胞浸润(60.0%对30.8%;χ2=3.930,P=0.047)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优势比(odds ratio, OR)1.20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33~1.413;P=0.018]、冠心病(OR 15.953,95% CI 1.142~222.952;P=0.040)、饮酒(OR 6.192,95% CI 1.098~34.923;P=0.039)和收缩压较低(OR 0.944,95% CI 0.894~0.997;P=0.037)与支架贴壁不良独立相关。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可能更不稳定。年龄较大、冠心病、饮酒和收缩压较低与CAS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相关。OCT能显示颈动脉斑块特征和CAS术后即刻情况,可为治疗决策提供有力证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