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疫情下ICU患者人文关怀建设新模式对ICU患者焦虑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借用品管圈的管理理念,利用品管圈的管理手法,对ICU患者实施持续、动态人文关怀护理举措。以2019年12月1日-2月28日为开展前;以2020年3月1日--5月31日为开展后,观察开展前后患者在ICU治疗期间情感障碍、焦虑发生率、患者配合度、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开展前后医护人员人文关怀措施的执行率、患者在ICU治疗期间情感障碍、焦虑发生率、患者配合度、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疫情下对ICU患者人文关怀建设开展的新模式,能提高医护人员人文关怀措施的执行率;降低患者在ICU治疗期间情感障碍和焦虑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士优质护理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依非韦伦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PV/r)对成人艾滋病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接受含依非韦伦或LPV/r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艾滋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线和治疗1年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分别比较依非韦伦组和LPV/r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共纳入272例患者,依非韦伦组210例(77.2%),LPV/r组62例(22.8%)。两组患者采用ART治疗1年后,LPV/r组血脂总体异常率为83.9%(52/62),三酰甘油异常率为80.6%(50/62);依非韦伦组血脂总体异常率为62.4%(131/210),三酰甘油异常率为39.0%(82/2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2,P=0.002;χ2=33.160,P<0.01)。LPV/r组患者治疗1年后三酰甘油水平较基线升高[(3.0±1.4) mmol/L比(1.9±1.0) mmol/L];而依非韦伦组患者治疗后的三酰甘油[(1.8±1.1) mmol/L比(1.5±1.1) mmol/L]、总胆固醇[(4.6±0.9) mmol/L比(4.3±0.9) mmol/L]、HDL[(1.2±0.3) mmol/L比(1.0±0.3) mmol/L]、LDL[(2.9±0.8) mmol/L比(2.4±0.7) mmol/L]水平均较基线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7、-2.133、-3.453、-8.179、-6.423,均P<0.05)。依非韦伦治疗导致三酰甘油升高的程度低于LPV/r,△三酰甘油中位数分别为0.1 mmol/L和0.9 mmol/L,而其HDL、LDL升高的程度则高于LPV/r,△HDL中位数分别为0.2 mmol/L和0,△LDL中位数分别为0.4 mmol/L和-0.3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2.930、13.439、20.891,均P<0.01)。结论依非韦伦、LPV/r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影响,LPV/r导致的血脂总体异常率高于依非韦伦。两者引起的血脂异常类型不同,LPV/r导致三酰甘油升高更明显,依非韦伦导致HDL、LDL升高更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由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估患者心理焦虑情绪;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QSI)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Q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默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MI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018年6—11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5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静默疗法。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oP-Q-SF)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组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程度和心理健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FoP-Q-SF中生理健康、社会家庭功能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12.78 ± 3.47)、(10.45 ± 2.44)、(23.24 ± 4.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3 ± 2.72)、(11.59 ± 2.82)、(25.91 ± 3.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23、2.277、3.499,P<0.05);试验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因子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26 ± 0.19)、(1.42 ± 0.23)、(1.19 ± 0.28)、(1.20 ± 0.16)、(121.81 ± 9.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 ± 0.25)、(1.68 ± 0.37)、(1.82 ± 0.41)、(1.71 ± 0.33)、(145.85 ± 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580~13.659,P<0.001)。结论静默疗法可有效降低AMI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程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默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MI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018年6—11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5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静默疗法。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FoP-Q-SF)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组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程度和心理健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FoP-Q-SF中生理健康、社会家庭功能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12.78 ± 3.47)、(10.45 ± 2.44)、(23.24 ± 4.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3 ± 2.72)、(11.59 ± 2.82)、(25.91 ± 3.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23、2.277、3.499,P<0.05);试验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因子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26 ± 0.19)、(1.42 ± 0.23)、(1.19 ± 0.28)、(1.20 ± 0.16)、(121.81 ± 9.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 ± 0.25)、(1.68 ± 0.37)、(1.82 ± 0.41)、(1.71 ± 0.33)、(145.85 ± 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580~13.659,P<0.001)。结论静默疗法可有效降低AMI患者疾病进展恐惧程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视为观察对象,对其治疗开展回顾性探析,按抽签法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人际心理治疗;实验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分析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差异不大,没有比较意义,实验组的生活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中人际心理与认知行为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认知行为明显优于人际心理,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价值更高,更适合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提供预防策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1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2 766例,实查率为100%;医院感染人数57例,现患率2.06%(57/2 766),感染60例次,例次现患率2.17%(60/2 76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分别为9.92%(13/131)、9.38%(6/64);感染部位,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0%(30/60)。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0岁(χ2值为18.22,P<0.001)、使用呼吸机(χ2值为37.84,P<0.001)、泌尿道插管(χ2值为180.57,P<0.001)、糖尿病肾病(χ2值为34.71,P<0.001)及进行血液透析患者(χ2值为368.60,P<0.001)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今后院感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医护工作者可针对年龄≥60岁、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糖尿病肾病及进行血液透析等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预防策略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长及花费。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提供预防策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1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2 766例,实查率为100%;医院感染人数57例,现患率2.06%(57/2 766),感染60例次,例次现患率2.17%(60/2 76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分别为9.92%(13/131)、9.38%(6/64);感染部位,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0%(30/60)。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0岁(χ2值为18.22,P<0.001)、使用呼吸机(χ2值为37.84,P<0.001)、泌尿道插管(χ2值为180.57,P<0.001)、糖尿病肾病(χ2值为34.71,P<0.001)及进行血液透析患者(χ2值为368.60,P<0.001)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今后院感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医护工作者可针对年龄≥60岁、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糖尿病肾病及进行血液透析等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预防策略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长及花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例间质性肺疾病(IL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记录完整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的ILD合并肺癌患者50例。总结ILD合并肺癌影像和病理特征,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肺功能参数、治疗方式等因素对ILD合并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50例ILD合并肺癌患者中,咳嗽、呼吸困难加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8例,36.0%),其次为咯血(16例,32.0%)和胸痛(12例,24.0%)。39例(78.0%)ILD影像特点符合寻常型间质性肺炎。肿瘤多位于中下肺区或胸膜下(29例,58.0%),且多与间质性病变区域重叠(41例,82.0%)。影像表现为团块23例(46.0%),结节18例(36.0%),实变8例(16.0%),胸腔积液1例(2.0%)。ILD合并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居多(35例,70.0%),尤其是腺癌(21例,42.0%)。50例ILD合并肺癌患者中,不同治疗方式和氧合指数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组(12例)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化疗组(25例)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支持治疗组(13例)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在25例接受化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氧合指数>338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较氧合指数≤338 mmHg的患者生存期延长。结论ILD合并肺癌病理类型以腺癌最多见。对于ILD合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且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ILD合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符合化疗的条件下,选择针对肿瘤的化学治疗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差异;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状态、躯体功能及总分等均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对心脏搭桥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harlson共病指数(CCI)与老年脑出血患者住院早期(30 d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收集某三级综合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60岁及以上脑出血住院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情况、住院次数、住院天数、ICD-10诊断编码等个人基本信息及诊疗信息。根据出院诊断编码计算CCI得分,以CCI分组为自变量,以住院早期是否发生死亡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CI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本研究纳入504例患者,平均年龄(69.48±7.55)岁,其中死亡病例52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CI得分为4分、≥5分的患者与3分患者相比,OR(95%CI)分别为2.145(1.056~4.355)、4.769(2.168~10.4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和住院天数后,死亡风险有所降低,CCI得分≥5分的患者OR(95%CI)为4.453(1.474~13.456)。CCI评分预测脑出血老年患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为0.642~0.793(P<0.001)。结论CCI得分与脑出血患者住院早期死亡风险具有关联,可用于脑出血患者住院早期死亡风险评估和预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尔夫节奏-声势-律动训练对轻度老年痴呆患者积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2例轻度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在研究开展后有2例因未能坚持训练而脱落,1例因中途转院而退出,1例因病情加重更换药物而脱落。最终共有68例纳入研究,其中干预组33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奥尔夫节奏-声势-律动训练,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淡漠症状评定量表、痴呆心境评估量表得分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积极情绪得分为(31.58±1.87)分,高于对照组的(26.66±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7,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消极情绪得分为(21.97±2.30)分,淡漠症状得分为(44.88±5.22)分,痴呆心境得分为(23.18±4.3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80±3.94)、(51.91±7.49)、(26.09±6.20)分,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56、-4.514、-2.225;P<0.05)。结论奥尔夫节奏-声势-律动训练适用于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积极情绪体验,改善淡漠症状,优化心境。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四维血流(4D-FLOW)心血管MR(CMR)技术观察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探讨右心室血流成分与右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确诊PH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行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并行CMR测定右心室血流及右心功能。采用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采集心脏电影序列,测定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功能参数。采用三维回顾性心电图触发导航仪门控4D-FLOW序列进行全心血流扫描,测定右心室直接血流百分比(RVPDF)、延迟射血血流百分数(RVPDEF)、滞留流入血流百分数(RVPRI)和残余血流百分数(RVPRVo)。用Spearman方法分析右心室血流与心室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结果PH患者RVPDF、RVPDEF、RVPRI和RVPRVo分别为16.4%±9.2%、16.1%±5.6%、16.8%±6.1%和50.5%±12.3%。RVPDF与RVPRVo呈负相关(r=-0.703,P<0.001),而RVPDEF 与RVPRI呈正相关(r=0.955,P<0.001)。RVPDF与右心室每搏输出量指数(RVSVI)(r=0.38,P=0.041)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r=0.69,P<0.001)呈正相关,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r=-0.65,P<0.001)及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RVMI)(r=-0.45,P=0.004)呈负相关。RVPRVo与RVEF(r=-0.58,P=0.007)呈负相关。RVPDF与RVPDEF之和(RVPDF+RVPDEF)为35.2%±11.4%,RVEF与(RVPDF+RVPDEF)呈正相关(r=0.825,P<0.001),且RVEF与RVPDF+RVPDEF之和间差异无计学意义(t=1.427,P=0.164)。RVPDF与肺血管阻力(PVR)呈负相关(r=-0.52,P=0.007),而RVPRVo与PVR呈正相关(r=0.54,P=0.004)。结论4D-FLOW CMR能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测定PH患者RVEF。PH患者右心室直接血流减低,而残余血流增多,且右心室直接血流及残余血流与右心室功能、PVR相关,是评价右心室功能及后负荷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在老年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24例老年SAP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联合组给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全自动生化分析及酶联免疫法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14 d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淀粉酶水平;分析两组治疗后7 d的疼痛等级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疗效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情况;随访两组患者1年内并发症发生及胰腺炎再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CRP、血清淀粉酶、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 d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RP和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5、2.851、-2.147,P=0.036、0.029、0.043),血清淀粉酶、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4、2.918、-2.166、2.684、-2.593,P=0.023、0.011、<0.001、0.015、<0.001);治疗后14 d血清淀粉酶、IL-6、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4.627、-3.189,均P<0.001),白细胞计数、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者VAS、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6、-3.245,P=0.021、0.002)。治疗后7 d,联合组治疗显效率为79.0%(49/62),对照组为61.3%(3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1,P=0.031)。联合组患者平均进食时间为(6.72±1.87)d、平均住院时间为(11.23±2.98)d,对照组为(7.65±1.69)d、(13.85±3.4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8、-4.565,均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感染性胰腺坏死、消化道反应和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11.3%(7/62)、43.5%(27/62)、1.6%(1/62),与对照组25.8%(16/62)、21.0%(13/62)、11.3%(7/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7.233、4.810,P=0.038、0.007、0.028)。联合组平均无并发症时间为(10.25±3.26)个月、无复发时间为(10.69±2.51)个月,对照组分别为(8.72±3.73)个月、(9.62±2.9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7.463、4.589,P=0.006、0.032)。结论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缓解老年SAP患者局部症状和临床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和疾病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