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牙周科、种植科和门诊部就诊的、计划进行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重度牙周炎患者,探讨牙周夹板结合序列手术导板辅助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治疗的技术流程和治疗效果。通过术前颌面部数据采集、系统性诊断设计、牙周夹板固定、导板制作、导板辅助下手术完成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8例,上颌7例,下颌1例;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49.0±9.3)岁(38~65岁);共植入48枚种植体,其中直立植入44枚,倾斜植入4枚;前牙区16枚,后牙区32枚。配准术后锥形束CT和术前设计,测量种植体实际三维位置与术前设计位置的差异,以2 mm为临床可接受的安全范围。术中未见导板折裂或重要解剖结构损伤。种植体冠部和根部整体位移[分别为(0.83±0.48)和(1.36±0.57) mm]在临床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冠部水平和垂直位移、根部水平和垂直位移以及种植体长轴角度的前后牙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夹板结合序列手术导板辅助重度牙周炎患者全牙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拓展全牙弓种植手术的适应证,满足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2019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北京大学2016级、2017级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及2011级、2012级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25人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以下简称学生)利用非工作时间参加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学习一周。所有学生在参加本研究之前均已接受CBL的传统(非在线)学习系统培训,临床实习均在8个月以上。学习结束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学生使用在线学习系统及传统(非在线)学习系统的方便性、是否可以提高思辨能力和是否有利于提高接诊能力进行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学习系统的差别。结果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与CBL的传统的(非在线)学习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方便性[(4.20±0.82)分比(3.80±0.4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学生对2个学习系统之间评价得分为[(4.06±0.89)分比(3.84±0.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学生认为在线学习系统与传统非在线学习系统相比,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接诊能力[(4.00±0.82)分比(3.76±0.4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此处,72.0%(18/25)以上的学生接受并愿意继续使用在线学习系统,40.0%(10/25)的学生愿意利用零星时间进行学习。结论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具有良好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大部分学习者可以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主研发的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转移咬合关系的精确性。方法基于愈合基台设计系列预成咬合记录帽,光固化三维打印实物。前瞻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Kennedy Ⅰ类或Ⅱ类牙列缺损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2例,需满足不少于2颗后牙连续游离缺失。采用自身对照,对病例同时采用2种方法制取咬合记录:试验组用预成咬合记录帽,对照组用硅橡胶咬合记录材料直接在愈合基台上制取。分别根据两组咬合记录上架,评价模型咬合关系精确性。采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计算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并利用口内扫描、模型扫描获取修复前牙尖交错位咬合关系数据,导入三维逆向工程软件计算上下颌余留后牙面间距,以及配准模型扫描与口内扫描的上颌,计算下颌模型余留牙面三维偏差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纳入男性病例3例、女性9例,年龄(52.6±12.1)岁,缺失牙共36颗。预成咬合记录帽在口内能直接就位,固位、稳定性良好。试验组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0.73±0.14)显著优于对照组(0.63±0.12,P<0.01),阳性预测值(0.79±0.15)与对照组(0.7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面三维偏差值[分别为(357.0±140.2)和(399.4±206.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可提高模型与口内咬合关系的一致性,具备良好的精确性、临床便利性和易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