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肝紫癜影像表现。患者女,29岁,CT平扫示肝S6见类圆形稍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持续性强化,MRI平扫示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呈等信号,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示病灶呈持续性延迟强化,肝胆期呈不均匀稍低摄取,内见散在小点片状高摄取区,病灶前缘见两个小类圆形异常信号灶,信号及强化特点与S6病灶相似。行右半肝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紫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误诊皮肤黑素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初诊为其他疾病后经病理确诊为皮肤黑素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误诊原因。结果临床误诊的皮肤黑素瘤118例,男38例,女80例,误诊时中位年龄48岁,发病中位年龄40.5岁,病程中位数为54个月。皮损表现以黑色斑疹、丘疹为主。临床初诊为色素痣(53例,44.92%)、甲母痣(12例,10.17%)、脂溢性角化病(14例,11.86%)、血管肿瘤(10例,8.47%)、鳞状细胞癌(5例,4.24%)、基底细胞癌(4例,3.39%)、其他疾病(20例,16.95%)。按黑素瘤ABCDE法则(A:病灶不对称;B:边缘不规则,界限不清;C:颜色不均匀;D:直径> 6 mm;E:进展迅速),符合A 78例(66.10%)、B 64例(54.24%)、C 57例(48.31%)、D 66例(55.93%)、E 39例(33.05%),符合ABCDE 14例、ABCD 13例,13例均不符合。53例原位黑素瘤中,28例(52.83%)误诊为色素痣,11例(20.75%)误诊为甲母痣;65例浸润性黑素瘤中,25例(37.88%)误诊为色素痣,9例(13.64%)误诊为血管肿瘤,5例(7.58%)误诊为鳞状细胞癌。67例误诊患者有送检医师信息,42例的医师出诊年资≤ 5年;27例至少符合ABCD的患者中,9例有送检医师信息,其中7例的医师出诊年资≤ 5年。结论皮肤黑素瘤皮损形态多样,易误诊,临床医生经验和是否遵从"ABCDE"标准甄别非常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Reed痣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26例Reed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男15例,女11例,平均发病年龄17.35岁,中位发病年龄13.85岁。发病部位:下肢12例,面部6例,上肢5例,躯干3例。皮疹颜色均呈黑色,7例为斑疹,19例为扁平丘疹,22例皮疹形态类圆形,4例皮疹形态不规则。皮疹直径2 ~ 10 mm,23例直径≤ 5 mm。组织病理:15例为交界痣,11例为混合痣,26例黑素细胞形态均呈梭形,细胞色素明显,4例痣细胞巢与周围表皮融合,22例与周围表皮形成明显的裂隙,均未见明显细胞异型性及有丝分裂象,6例可见Kamino小体。皮损均予手术切除,随访1 ~ 5年无复发。结论Reed痣皮疹形态可不规则,组织病理可出现呈Paget样分布的大小不一梭形细胞,需与黑素瘤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320例Spitz样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20例患者中,男141例,女179例,年龄0 ~ 65(12.5 ± 11.7)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其中,Spitz痣307例,不典型Spitz肿瘤(AST)8例,Spitz痣样黑素瘤(SM)5例。皮损多为单发,可见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边界均清楚。307例Spitz痣皮损以黑色(132例,43.0%)和红色(108例,35.1%)为主,多数色素均匀(262例,85.3%)且表面平滑(272例,88.6%)。Spitz痣存在特殊临床亚型,11例(3.6%)发生在斑痣上,11例(3.6%)呈簇发性,6例(2.0%)播散性,7例(2.3%)结节性,1例(0.3%)为瘢痕疙瘩样。Spitz痣特征性病理表现包括表皮内痣细胞呈Paget样扩散(123例,40.1%),真表皮交界处出现Kamino小体(74例,24.1%),痣细胞呈水平带状(177例,57.8%)及楔形分布(118例,38.4%),痣细胞巢周围出现裂隙(177例,57.8%),可见生理性核分裂象(117例,38.1%),核染色质均细腻。根据特殊组织病理表现,Spitz痣又分为色素性上皮样Spitz痣(9例,2.9%)、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13例,4.2%)、血管瘤样Spitz痣(8例,2.6%)、疣状Spitz痣(12例,3.9%)、黏液样Spitz痣(10例,3.3%)、晕痣样Spitz痣(4例,1.3%)等。4例AST皮损为黑色,7例色素均匀,3例皮损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细胞均有轻度至中度的异型性,均可见核分裂象(7例为2 ~ 6个/mm2),5例核染色质粗糙。3例SM皮损呈红色,4例色素不均匀,3例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黑素细胞呈Paget样扩散(3例),瘤细胞呈无极性浸润性生长且均未见成熟现象,均有明显异型性,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3例,> 6个/mm2),核染色质均粗糙且核膜明显着色。结论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Spitz痣的临床及病理亚型繁多,AST同时具有Spitz痣和黑素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
简介:摘要“欲立其业,先立其德”。德是决定人生的第一要素。小学数学教学要把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开启智慧的同时,润泽身心,优化品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痣样黑素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20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痣样黑素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3例痣样黑素瘤患者中,女2例,男1例,皮损初始表现为黑斑、丘疹。2例在手术切除后皮疹复发增大成斑块或新发结节样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及真皮内上皮样黑素细胞增生,细胞有异型性,部分细胞核深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损内瘤细胞Melan-A、S100表达阳性;HMB45在真皮瘤细胞内弥漫阳性,局部阴性;Ki67增殖指数升高,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活跃。结论痣样黑素瘤易误诊为色素痣或脂溢性角化病;对于组织学诊断为色素痣,但临床出现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需高度警惕痣样黑素瘤的可能。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在救治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即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治疗,采用前稀释法补充置换液,每次治疗 12—72 h,平均 46.3 h后更换滤器,根据病情持续治疗 2—6 d不等,置换液流量 2000—4000 ml/ h,血流量 150—300 ml/ min,采用普通肝素抗凝。结果 12例患者中 11例好转, 1例放弃治疗死亡,死亡患者系对放弃治疗者随访证实。结论 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的内环境起重要作用,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在救治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即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采用前稀释法补充置换液,每次治疗12—72h,平均46.3h后更换滤器,根据病情持续治疗2—6d不等,置换液流量2000—4000ml/h,血流量150—300ml/min,采用普通肝素抗凝。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死亡,死亡患者系对放弃治疗者随访证实。结论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的内环境起重要作用,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简介:摘要:秉承推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服务价值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什么是生态服务,生态服务的价值又将如何评估?上述问题仍存在诸多困惑。基于此,本文以雄安新区为例,对其白洋淀区域湖泊生态服务价值展开评估,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明确生态服务的概念;第二,确定合理的评估体系框架;第三,选用恰当的评估方法。本研究有助于满足政府生态服务资产监管的需要,并促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复杂巨大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门诊复查结合电话随访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运用颅内、外血管搭桥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颅内复杂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3例共13个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5例,海绵窦段动脉瘤8例),瘤径25~45 mm,术前CT均未见颅内出血,5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切除术,8例行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手术,采用GOS评估治疗效果。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A显示搭桥通畅13例,均未见动脉瘤显影,出院时依据GOS预后评分良好12例、中度残疾(GOS评分4分)1例。12例术后随访4~58个月,行CTA复查显示搭桥血管通畅,GOS评分5分者11例,GOS评分4分1例。1例失访。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切除或孤立手术是治疗颅内复杂巨大动脉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前评估和显微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126例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26例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患儿中,男68例,女58例;86.5%的患儿出生即有皮损;57.9%就诊年龄2 ~ 3岁。皮损发生部位包括头面部(76例,60.3%)、躯干(24例,19.1%)、四肢(26例,20.6%)。36例(28.6%)为先天性小痣,68例(54.0%)为M1型中型痣,13例(10.3%)为M2型,9例(7.1%)为巨痣。121例(96.0%)皮损单发,5例(4.0%)多发,44例(34.9%)痣伴粗毛,15例(11.9%)伴丘疹/增生性结节,6例(4.8%)有卫星灶。病理亚型包括混合痣120例(95.2%)、皮内痣4例(3.2%)和交界痣2例(1.6%)。38例(30.1%)镜下皮损深度< 1 mm,61例(48.4%)1 ~ 2 mm,25例(19.8%)> 2 mm,45例(35.7%)浸润至皮下脂肪层或更深。126例色素痣皮损中,常见病理特征包括痣组织成熟现象(100%,不包括2例交界痣),角质层色素颗粒(42.1%),分布紊乱/不对称(63.5%),表皮痣细胞散在分布(72.2%)和呈Paget样扩散(53.2%),真皮可见噬黑素细胞(56.4%),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65.1%)等。特殊病理特征包括痣细胞嵌入血管/淋巴管腔内(33.3%)、痣细胞松解(35.7%)、纤维瘤样改变(19.8%)、累及立毛肌(24.6%)、肥大细胞浸润(23.8%)等。不同临床表现的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病理模式:浸润深度> 2 mm、角质层色素颗粒和角质层柱状色素颗粒在巨痣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大小皮损(χ2 = 7.93、10.76、5.89,均P < 0.05);浸润深度> 2 mm、表皮海绵水肿伴痣细胞散在分布、痣细胞巢沿毛囊皮脂腺分布、纤维瘤样改变、肥大细胞浸润在伴有粗毛皮损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粗毛者(χ2 = 28.29、8.11、6.22、7.92、8.19,均P < 0.01);表皮痣细胞呈Paget样扩散、痣细胞有异型性在伴丘疹/增生性结节的皮损中的发生率高于不伴丘疹增生性结节的皮损(χ2 = 4.92、6.30,均P < 0.05)。结论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具有独特性,细胞常见不典型性,确诊及治疗选择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与病理特征。
简介:摘要:本文以新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1节“曲线运动”新课教学为例,针对新课标、新人教版教材的要求,以“情境”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