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在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胃癌患者,患者均无典型腹膜转移CT征象。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31例)与非OPM组(62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及CT征象。分别测量CT图像中胃癌病灶最大层面以下15、25 mm范围的脂肪组织参数,包括VAT和皮下脂肪组织的体积、平均CT值及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OPM与非OPM组间的临床、病理及CT图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各个指标及联合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结果OPM与非OPM组间年龄、病理类型、CA125、腹腔积液、cT分期、病灶最厚径、15 mm VAT平均CT值、25 mm VAT平均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4.940(1.287~18.967)、4.284(1.270~14.455)、1.149(1.013~1.303),建立联合模型。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15 mm VAT平均CT值及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0.718、0.703、0.674和0.813,联合模型与上述4个单一指标比较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8、2.63、2.09、2.54,P=0.003、0.009、0.037、0.011)。结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3个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最佳。
简介:[摘要]:中国传统学术侧重于“通”,经史也便成为了历代读书人所关注的学习内容。从经史为主到经世之学,再到分科立学,历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新课程改革至今,历史教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其中,关于历史实践性作业的探索更是成为重要的研究与实践的内容。本文主要是从实践性作业的渊源,历史实践性作业的意义、现状,开发原则、措施,以及评价的学科性状、作用、变量,评价方式、探索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为历史实践性作业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中发挥有益作用而有所裨益。当然,限于笔者的学养,在论述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理论与问题相脱节,对当下诸多问题还待继续挖掘等等;但仍希望相关论述能够对历史教学提供些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