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脊柱结核骨质破坏类型的CT表现。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6年5月确诊的脊柱结核22名患者CT进行分析。结果68个病变椎体中局灶硬化型19个、骨碎片型6个、溶骨型25个、骨膜下型8个,混合型10个,部分椎体伴随有脓肿钙化、死骨、硬膜囊受压、附件受损等破坏。结论通过CT可检查并分析不同脊柱结核类型的表现特征,有利与脊柱结核的后期治疗。

  • 标签: 脊柱 结核 骨质破坏 C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手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标踝肱指数(ABI)、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跛行距离以及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ABI、PT和APTT水平均较参照组高,FIB水平和跛行距离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变化,表现出显著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头痛、咽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参照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可能通过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强血管功能来发挥其疗效。

  • 标签: 利拉鲁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括约肌间入路和隧道式拖线引流术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的疗效及术后康复方面的优势。方法:从本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治疗的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中选取80例参与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多切口引流术,观察组实施括约肌间入路和隧道式拖线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d、7d、14d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括约肌间入路和隧道式拖线引流术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的疗效显著,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括约肌间入路 隧道式拖线引流术 马蹄型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服务中心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探讨应对策略。方法通过对患者服务中心工作中的安全风险的分析,采取制订完善多项应急预案,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加强患者宣教,在候诊区放置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结果患者服务中心工作中的安全风险减少,门诊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结论通过不定期安全排查及应对策略的制定,能有效减少安全风险,患者服务中心服务质量提升,减少了纠纷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安全风险 患者服务中心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减数矫治的成年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及保持阶段的前牙牙槽骨形态的变化,为临床安全内收前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并且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内收前牙的成年患者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22.2±3.1)岁(19~28岁),对全部患者进行回访追踪,拍摄锥形束CT,分别于矫治前(T1期)、矫诊结束时(T2期)及随访时(保持期2年以上,T3期)测量患者上下前牙唇腭侧牙槽骨高度,以及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牙槽骨厚度,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阶段牙槽骨形态的差异,对矫治前后(T1-T2)牙槽骨变化量、治疗结束至随访时(T2-T3)牙槽骨变化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T1、T2、T3期上前牙腭侧、上颌侧切牙及尖牙唇侧、下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1.52±0.32)和(4.96±0.46)mm;T2-T3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1.20±0.27)和(3.14±0.35)mm;T1-T3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0.33±0.11)和(1.82±0.39)mm。上、下前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的3个时间点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前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侧切牙根颈部的牙槽骨厚度分别减少(0.63±0.10)和(0.67±0.09)mm。T2-T3期,下前牙根颈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根颈部牙槽骨厚度增加(0.09±0.03)mm。T1-T3期上下切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根中部分别减少(0.38±0.16)和(0.63±0.13)mm,其他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上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与其在T1-T2变化量为极强负相关(r≤-0.8,P<0.001),T2-T3上前牙唇侧、下前牙舌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及切牙根颈部厚度变化量与其在T1-T2变化量呈中强负相关(-0.8<r≤-0.4,P<0.05)。结论成年双颌前突患者减数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与厚度均明显减少。在保持阶段,会发生相应的骨增生,但牙槽骨较治疗前还是有所减少。保持阶段的牙槽骨变化量与矫治阶段牙槽骨变化量相关。

  • 标签: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畸学,矫正 双颌前突 牙槽骨改建 保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