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在胰体尾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微创胰体尾切除术的53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37例,年龄(48.2±16.9)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组(即机器人组,n=18)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组(即腹腔镜组,n=35),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所有患者术前检查诊断均为胰体尾良性及交界性病变。比较两组保脾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胰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等)等相关指标。结果机器人组13例(72.2%)患者保脾成功,腹腔镜组15例(42.9%)患者保脾成功,机器人组保脾率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43)。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104.4±69.3)ml、术后排气时间(3.7±1.0)d,少于腹腔镜组(199.4±102.9)ml、(4.8±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发生并发症7例(38.9%),腹腔镜组发生并发症14例(40.0%),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6,P=0.938)。结论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在保脾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一家族性多发脑海绵状血管瘤(CCM)家系中CCM1基因新发突变情况。方法长期跟踪观察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一家族性多发CCM家系,并对家系中部分患者、健康成员的血液和(或)病理组织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筛选出该家系可能的致病基因,然后对致病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其蛋白产物三维结构预测。结果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者均存在一种CCM1基因缺失-移码突变(c.1635delA),该突变导致参考碱基"T"的缺失且该突变目前尚未被报道,而健康成员未存在上述突变。Sanger测序验证显示,CCM1基因第15号外显子1635处碱基"A"缺失,引起CCM1基因阅读框架改变,导致1652~1654位的核苷酸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TAG。蛋白产物三维结构预测显示该新发突变可能导致KRIT1蛋白功能区(C-末端)的Ferm-3结构域部分缺失。结论一种CCM1基因新发缺失-移码突变(c.1635delA)致使该家系中家族性多发CCM的发生。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速度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选择进入城镇,进行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新形势下城镇流动人口中的少数民族人口急剧增加,由于民族间的风俗、信仰、语言和文化差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各方面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从而导致新形势下城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不只是单一的人口流动问题,更是影响城镇未来发展的稳定、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促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镇人群,更好地适应城镇生活,需要调整和建立新的管理方式,从而保持城镇生活和发展的和谐、稳定、有序,实现国家的团结、和谐、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