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和复苏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 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被研究者,随机抽签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43例,AAA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BBB组给予静吸复合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离室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镇静情况。结果 BBB组患者的离室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低于AAA组,P<0.05;治疗后,BBB组患者的躁动镇静情况显著低于AAA组,P<0.05。结论 针对腹腔镜手术而言,静吸复合插管全麻由于气管插管全麻,能够缩短患者离室时间、清醒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减少应急反应的发生,降低躁动情况的出现,有效提高术后复苏质量,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和复苏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 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被研究者,随机抽签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43例,AAA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BBB组给予静吸复合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离室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镇静情况。结果 BBB组患者的离室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低于AAA组,P<0.05;治疗后,BBB组患者的躁动镇静情况显著低于AAA组,P<0.05。结论 针对腹腔镜手术而言,静吸复合插管全麻由于气管插管全麻,能够缩短患者离室时间、清醒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减少应急反应的发生,降低躁动情况的出现,有效提高术后复苏质量,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简称人脸识别技术)实时评估医学生课堂专注度,评价其在应用中的可靠性。方法2021年10月,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2018级五年制和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在牙体解剖学8个课时的课堂录像,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对录像资料转换的图片(每秒抽取1帧)进行人脸分析,用随机函数抽取全部图片数据的1/5作为检测数据集并输出其识别"专注"学生的人脸数量,同时由授课教师肉眼观察学生面部状态以进行"专注"学生的人工识别,计算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和查全率。通过Wilcoxon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21 600张图片的"专注"学生进行人脸识别,4 320张图片作为检测数据集,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为90.4%(41 288/45 668),查全率为81.4%(41 228/50 648)。人脸识别(378 830人次)和人工识别(345 689人次)专注"学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二者呈中等程度相关(ICC=0.65,P=0.026)。结论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有效判断医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可以为实时评估教学效果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路线,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需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36.0±10.5)岁;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2.0±6.7)岁。试验组采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技术进行修复效果的术前三维数字化仿真预测,并根据患者意见修改修复体形态,患者对预测效果满意后,用数字化技术复制修复体形态设计至最终修复体,并用数控切削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对照组采用二维数字化设计进行修复效果预测,技师参考二维预测图片,雕刻修复体蜡型并用热压铸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数字化设计效果的仿真度、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的相似度进行评分,并对修复体进行患者满意度分级评价;由1名不知患者分组情况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口腔修复医师参考改良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对两组修复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建立前牙美学修复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流程。试验组患者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仿真度的VAS评分[(8.5±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0.7)分](P<0.01),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相似度的VAS评分[(9.6±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0.9)分](P<0.01)。试验组修复体患者满意度分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体质量在外形准确性、边缘密合性和表面光滑性上的医师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可在术前进行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修复效果预测,设计效果可精准转移至最终修复体,能有效促进医患交流,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2019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北京大学2016级、2017级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及2011级、2012级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25人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以下简称学生)利用非工作时间参加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学习一周。所有学生在参加本研究之前均已接受CBL的传统(非在线)学习系统培训,临床实习均在8个月以上。学习结束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学生使用在线学习系统及传统(非在线)学习系统的方便性、是否可以提高思辨能力和是否有利于提高接诊能力进行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学习系统的差别。结果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与CBL的传统的(非在线)学习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方便性[(4.20±0.82)分比(3.80±0.4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学生对2个学习系统之间评价得分为[(4.06±0.89)分比(3.84±0.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学生认为在线学习系统与传统非在线学习系统相比,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接诊能力[(4.00±0.82)分比(3.76±0.4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此处,72.0%(18/25)以上的学生接受并愿意继续使用在线学习系统,40.0%(10/25)的学生愿意利用零星时间进行学习。结论CBL的口腔修复学在线学习系统具有良好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大部分学习者可以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