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南戏剧本的舞台传播有全本、删节本、折子戏等多种形态,适合了不同观众的观赏需求。全本演出的故事情节丰富,但演出时间长,容易使观众产生观赏疲劳;删节本删去原作的一些过场戏或与次要人物有关的场次,但仍保持着原本情节结构的完整性,既节省了舞台时间,又保持了原作的框架。折子戏不顾及原作情节结构的完整性,从原作中选摘部分场次,所选的折子更重视舞台表演技艺。
简介: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作家与作品,积淀了丰厚的文学遗产与艺术遗产,这些遗产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民族兴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简介:宋元南戏是一种联曲体的戏曲形式,所谓联曲体,也就是将单支的曲调串联组合起来演唱故事。因此,对于联曲体戏曲来说,曲调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南戏的曲调是怎样产生的?本文即对南戏曲调的来源作一粗略的探寻与考察。
简介:<正>《高文举》是明初南戏,在民间流传甚广,直至今天,在各地的地方戏中,仍有根据《高文举》改编的剧目,本文即对《高文举》的流变及其改本《高文举珍珠记》作一考论。
简介:南戏形成于民间,南戏的演员与南戏的作家一样,主要也是民间艺人,时称“路歧人”“戾家子弟”,他们多以家庭成员组成戏班,以演戏作为谋生的手段。南戏艺人无固定的演出场所,冲州撞府,游走江湖,除了在城市的瓦舍勾栏和乡村的广场地头演出外,还要被官府“唤官身”,为官员及家眷单独演出。
简介: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的南戏,也应该“走出去”,让世界了解南戏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戏曲形式。
简介:沈自晋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也是吴江沈氏文学世家中继沈璟之后,又一位以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上的成就,成为吴江沈氏文学世家在戏曲上的代表人物以及传承者。一、沈自晋的生平与曲学渊源沈自晋(1583—1665),字伯明、长康,号西来、鞠通生。吴江(今属江苏)人。沈璟族侄。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博学多才,风流儒雅,据《吴江沈氏家谱·鞠通公传》载:
南戏剧本的舞台传播形态
传承南戏优秀遗产弘扬南戏当代价值
宋元南戏曲调探源
南戏《高文举》考论
南戏艺人的生态及其演出场所
南戏研究与中华文化走出去
沈自晋的《南词新谱》及其曲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