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精神科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抽取在2016-4至2017-4在我院精神科实习的58名护士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法分为对照组和实习组各29名护士,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则按照循证护理的模式进行教学,将两组的参项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在实验组实习的护士所掌握的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实习护士对教学模式评价也是优于对照组的,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得出的结论显示在精神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知识、理论的水平及实践操作的能力,给精神科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人才支持,所以在进行护理人才的教学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模式来进行,其是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实施PBL+C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 我院随机将52名学员,均于2021年7月—2022年7月,进行全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分为参照组(LBL教学)、实验组(PBL+CBL教学),各26例,分析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学员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整体考核成绩(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病案分析能力)更高,并且在教学效果上,实验组更高,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 在PBL教学基础上,积极联合CBL教学方式,开展全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学员考核成绩,提高整体培训质量,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脑梗塞护理工作中加强对优质护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正式开展本次研究前于我院中选取了7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本情况调查,确诊为脑梗塞,符合本次研究入组标准。同时为保障研究的顺利实施,需将患者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前者需使用常规护理,后者则需实施优质护理,并比较不同护理措施下的实际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使用Fugly-Meyer和NIHSS量表进行了运动功能和脑组织缺损功能的评估,距评估两组患者以上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在采取护理干预后均有改善,同时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优,(P<0.05)。其次,为两组患者均发放了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方面相对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质量,并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筛选我院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经过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成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提升,(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疾病治愈效率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失能老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后,家庭照顾者在提供照护服务、接受居家护理机构管理过程的真实体验,为进一步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9年7—9月对广州市14名已经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居家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受访者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的个人感受及建议,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2个主题:家庭照顾者的收获、管理模式存在不足。结论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有利于减轻家庭照顾者的经济负担及照顾负担,促进居家护理服务规范发展,但家庭照顾者的管理模式仍存在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运行效果。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PICC患者)54例,设定2020年1月-2022年1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应用不同护理方案:门诊专科护理(观察组,n=27),常规护理(对照组,n=27),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研究期内PICC相关并发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有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53.70%(1/27)低于对照组22.22%(6/27),(p<0.05);观察组中患者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干预方案、沟通技巧各维度护理满意度指标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层医院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运行,能够有效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