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共对我院96例患者施行斜跨位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男60例,女36例,年龄25~66岁。结石长径(22±7,15~41)mm。术中将患者置于患侧斜向上45°斜跨位,逆行留置9.5/11.5 F输尿管通道鞘或7 F输尿管导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穿刺成功后逐步扩张并置入11/13 F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外鞘。采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取石满意后,根据结石碎片清除情况、通道是否有出血决定是否留置双J管和(或)肾造瘘管。结果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33)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6±11)g/L。术后4例出现发热38.5~38.9℃。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3)d。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1.7%(88/96)。结论斜跨位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且结石清除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布洛芬注射液用于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阴性对照临床研究。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或骨科手术患者360例,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0):对照组(C组)、布洛芬注射液400 mg组(B1组)和布洛芬注射液800 mg组(B2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时,B1组和B2组分别经30 min静脉输注布洛芬注射液400和800 mg(均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C组经30 min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此后,每6 h输注1次,直至术后48 h。手术结束后连接镇痛泵行PCIA,药物配方:0.5 mg/ml吗啡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背景输注速率0.25 mg/h,PCA剂量2 mg/次,锁定时间5 min,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有效性指标:记录术后24 h内和48 h内吗啡用量、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术后48 h时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评价。安全性指标:记录用药后48 h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注射痛、头晕等)的发生情况;用药后48 h时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和尿常规,记录异常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B1组和B2组术后吗啡用量、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降低,患者对镇痛效果总体评价极好率和极好+很好率升高(P<0.05);B1组和B2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注射痛、头晕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镇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复发风险因素。方法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选取32个研究中心的18~75岁且病理检查确诊为中高危NMIBC患者纳入研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评分0~2分。排除标准:①有免疫缺陷或损害(如艾滋病)、正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放疗,有可能引起全身性BCG疾病反应者、对BCG或表柔比星或两药的辅料成份过敏者,患发热及急性传染病者,包括活动性结核者或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者,伴有严重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者;②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或其他器官肿瘤者;③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2期)患者;④过去4周内接受过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者(除外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育龄期妇女、计划于试验期间受孕者(包括男性受试者伴侣受孕);⑥已知或怀疑术中发生膀胱穿孔;⑦入组前尚存在肉眼血尿,怀疑手术创面未愈合或尿路黏膜受损;⑧伴有膀胱炎,或曾经接受过其他膀胱灌注药物治疗且膀胱刺激征严重,预期影响本研究评估者;⑨入组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⑩已知阿片类药物或酒精依赖者;⑪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增加受试者危险性或干扰临床试验执行的任何情况。纳入研究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或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剜除术,术后即刻灌注1次表柔比星50 mg。入组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产生随机表,按2∶2∶1比例随机纳入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灌注BCG 120 mg/次,共19次:诱导灌注期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然后每2周灌注1次,连续3次;然后每月灌注1次,连续10次。试验2组灌注BCG 120 mg/次,共15次:诱导灌注期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术后第3、6、12个月的每月前3周,每周灌注1次。对照组灌注表柔比星50 mg/次,共18次:每周1次,共8次;然后每月1次,共10次。比较3组的复发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BCG灌注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2个研究中心共纳入681例患者,试验1组274例,试验2组277例,对照组130例,共脱落113例,总脱落率16.6%,3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22)。3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质指数(BMI)、ECOG评分、危险分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1(12.1,32.3)个月,3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4)。随访期间患者复发及进展116例(复发112例,进展4例),其中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复发(进展)分别为39、41、36例;2年复发率分别为14.2%、14.8%、27.7%,试验1组与试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64),试验1组和试验2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017,P=0.0020)。累计无复发生存率方面,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57~1.46,P=0.7173),试验1组和试验2组均优于对照组(HR=0.439,95%CI 0.26~0.74,P=0.0006;HR=0.448,95%CI 0.29~0.80,P=0.0021)。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4.5%(204/274)、72.6%(201/277)、69.8%(79/130),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P=0.0051)和试验2组(P=0.0167);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分别为13.5%(37/274)、15.5%(43/277)、12.3%(16/13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膀胱癌(HR=6.397,95%CI 1.95~20.94,P=0.0001)是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国产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NMIBC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优于表柔比星。BCG 15次和19次两种灌注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与表柔比星相比BCG并不增加SAE发生率。膀胱癌病史是NMIBC国产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