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急诊医师工作中引起不良情绪的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降低不良情绪对急诊医师在工作中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提高急诊的工作效率以及医疗质量安全,让急诊患者得到高效安全的救治。方法对孝感市12家有120急救站的综合医院急诊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及小组讨论了解其工作的不良情绪的来源并进行分析。结果急诊医师基本受不良情绪影响,并且平均得分都在3分以上,不良情绪源分析可见,排首位的是医患关系的紧张,其次是工作本身风险高责任大。男女医师之间不良情绪源之间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我们在具体评分男医师和女医师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男性医师对职业发展可能有更高的期望,而女性医师受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结论通过从“工作风险大责任重、医患关系紧张、工作环境复杂、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家庭社会因素”五个方面分析急诊医师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完善急救的抢救流程明确医生职责,减少急诊医师工作负荷;优化急诊的就医环境,让急诊医师感受到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细分急诊亚专业,要急诊医师要有专长;同时在工作中加强急诊医生的心理疏导干预,尽可能的缓解不良情绪,让急诊医师愉快的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让医患双方都满意。

  • 标签: 急诊科 医生 不良情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端。随着社会经济、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生命的尊重,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使社区急诊急救能力成为最有医疗实践意义的一种基本技能。要求全科医师在社区接诊中能正确果断识别危及生命的疾病和准确高效处置常见急诊以缓解患者痛苦,全科医师专业综合素质面临着更高的挑战。社区急诊范围涉及内外妇儿等学科,集中体现了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诊断、协调处置的综合能力,包括急诊诊断能力、操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适时转诊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病史搜集整理能力。综合性教学医院是培养全科医师急诊急救能力的主要临床基地,通过强化急诊医学理论知识以提高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全科医师亲自动手操作以掌握急救技能及器材规范化、标准化使用;通过回放录音录像来训练全科医师应急心理素质和娴熟的医患沟通技巧。在教学培训过程中如何提高师资教学能力和效果评估,更有效的提升和发展全科医师急诊急救能力成为全科教育培训基地的教学医院的首要任务。

  • 标签: 全科医师 急诊 急救能力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民众对疾病的救治要求已较前明显提高,尤其是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培养较高急诊急救专业人才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全科医师急诊急救能力与培养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全科医师 急诊急救 能力培养
  • 简介:摘要: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让人们的医疗意识不断提高,急诊医学便在此背景下获得不断发展,该学科具有起步晚、跨专业的特点,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急诊医学是否能够保持高效高质将直接影响抢救的成果,所以急诊医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急诊急救人才。优秀的人才培养能够进一步扩大急诊医学的整体队伍,有效提高全科医生急诊急救能力,这也是人才队伍培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议题。

  • 标签: 全科医师 急诊 急救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以病例为导向结合系列讲座的教学模式对住院医师急诊医学临床思维培养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将进入急诊科的住院医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急诊临床思维方法,结合急诊科典型病例,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测试。将两次的测试得分汇总,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68名学院参加了本研究,其中包括16名研究生、42名轮换住院医师和10名急诊进修医生。将其分成三组,每组20~24名学生。结果表明,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第二次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差异不显著。结论 基于案例分析和系列讲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急诊工作的住院医师急救工作的思维方法,可大大提高住院医师在紧急情况下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住院医师 临床思维模式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降阶梯思维用于青年医师及进修医师急诊临床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以 40例青年医师及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分为参照组 20例与研究组 2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实施降阶梯思维教学,对比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综合成绩均优于参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年医师及进修医师急诊中采用降阶梯思维,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取满意评价,教学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降阶梯思维 青年医师 进修医师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医师参与心肺复苏对临床急诊患者抢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心肺复苏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复苏开始时间、电除颤时间、复苏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在复苏开始时间方面,超过5min的患者复苏成功率为8.33%,而不超过5min的患者复苏成功率为41.0%,显然更高(P<0.05),此外,在电除颤时间方面,超过5min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4.35%,而不超过5min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36.36%,显然更高(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心肺复苏患者的急救中,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以及电除颤时间、复苏时间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则无关。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 抢救 急诊科医师 影响
  • 简介:摘要:由于急诊病人经常因情况紧张、复杂、时效性较高而应诊,对临床应用医师争分夺秒急救的工作影响很大,所以放射科医生一定要提高急救能力,并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急救意识。在整个急救流程中忙而不乱、技术期成熟,并以快、稳、精的方式处理了各个环节,为医学应用和抢教病人提供了可靠的一手信息,进而使受惠者对疾病能及时获得正确的诊断,为病人争取最宝贵的抢救时机。

  • 标签: 放射科 医师 急诊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培养住院医师急诊医学临床思维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轮转的医师64名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名,其中对照组的住院医师进行常规化培养,给予观察组的住院医师制定专门的急诊医学临床思维模式进行培养,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医师的诊断正确率、鉴别诊断正确率和处理临床诊疗的过程合格率分别为82.29%、88.54%、86.46%,比对照组的70.83%、63.54%、71.88%明显较高(P<0.05);其初步评估的时间观察组为(11.56±2.14min),比对照组的(17.93±2.53min)所用时间短。结论培养住院医师急诊医学临床思维模式可以使住院医师临床诊疗的能力显著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住院医师 急诊医学 临床思维模式 培养效果
  • 简介:随着经济、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以基层为重点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医疗改革推进,作为“健康守门人”的全科医师急诊急救能力日益受到重视,在社区接诊中能正确果断识别危及生命的疾病和准确高效处置常见急诊以缓解患者痛苦,可以明显降低急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全科医学广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科、五官科等常见临床病症,将全科医学的理念与急诊医学相结合,必将打造出一支服务于社区的急诊急救基层卫生队伍。

  • 标签: 全科医师 急诊 急救能力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的急诊外科医务人员,在急救诊疗活动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视病人为亲人,急之病人所急,想之病人所想;二是全面检查,重点突出,减少疏漏发生;三是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忙而不乱,有序进行急救;四是牢记“三要”,该说到的要说到,该做到的要做到,该记录的要记录到,消除医疗隐患,确保医疗安全。在目前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中,涉及外科的医疗纠纷尤其多。其中原因固然有政策制定的不合理、媒体的误导以及患者的不理解,但由于外科医生的专业技术以及技术以外原因引起的纠纷亦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从源头入手,重视外科医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地充实完善自身的全面素质,既要很好的履行作为医生的职责,又要维护好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基本权利,做到在现行的医疗环境下独善其身。

  • 标签: 外科急诊 人文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师的压力源与焦虑值相关性。方法抽取52名急诊医师和医院内科医师6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工作压力源中急诊医师焦虑值高于内科医师,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师的焦虑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其内科医师

  • 标签: 临床急诊医师 压力源 焦虑值
  • 简介:探讨并完善急诊科住院医师因“级”施教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急诊科住院医师整体培训水平。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现状提出:住培第1年以加强基础知识为目标,第2年以拓宽能力和视野为目标,第3年以培养教学意识为目标。住院医师依照计划完成3年的规范化培训,每年的学习各有侧重点及培养目标,但并非绝对分离。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从学习书本知识升华到临床知识,从理论学习到临床科研,从受教者转变为施教者,逐步成长为合格的急诊科住院医师

  • 标签: 急诊科 住院医师 教学模式
  • 简介: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一次全国年会将于2013年9月13—15日在湖北省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我们热忱地邀请您参加此次会议。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团结广大急诊医学人士和相关从业医师,用心打造中国急诊医师的温馨家园。本次大会的主题"兼收并蓄携手共进",全国急诊专业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带头人齐聚“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大会将邀请急诊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多个版块的学术讲座和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预计今年将有近2000人参会,相信本次盛会将是全国急诊学领域的广大专业人士共同关注的一次盛会。所有注册代表在完成规定学时后,均可获得国家级I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10分。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急诊医师 会议 年会 医学继续教育 专家学者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混合模拟技术对国内3家大型三甲医院急诊医师危重症抢救能力开展评价。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国内3家大型三甲医院不同层级的95名急诊医师参加基于混合模拟技术的标准化情境模拟考核。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类别急诊医师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急诊医师总成绩为(62.65±18.34)分,通过率为60.0%(57/95)。培训年限满1年的急诊医师成绩为(55.07±20.86)分,满2年的为(68.53±18.13)分,满3年及以上者为(64.43±14.91)分,不同培训年限急诊医师成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协和医院的急诊医师成绩为(61.70±14.00)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为(50.11±17.06)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为(77.08±12.90)分,不同单位急诊医师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家医院急诊医师危重患者抢救能力普遍存在不足,不同培训年限和来自不同单位的急诊医师在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方面也缺乏一致性,提示亟需开展规范化培训以使急诊医师危重症抢救能力具有均质性。

  • 标签: 急诊医师 混合模拟 评价 危重症抢救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血培养提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如何判断其临床意义?血培养对于诊断血流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但有时区分真正血流感染还是污染时往往非常困难。Lee等研究显示重复2次血培养能够更为有效区分菌血症和假性菌血症。Beekmann等提出2次血培养提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或1次血培养阳性但出现临床症状包括白细胞总数、体温或血压异常,视为有临床意义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

  • 标签: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血培养阳性 医师 血流感染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
  • 简介:问:艰难梭菌可引起什么感染?答:艰难梭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导致该菌过度生长。1978年起认识到艰难梭菌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关,可引起假膜性肠炎(C.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CDAD),也称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CDD。CDAD主要在卫生保健机构传播,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患者多数表现为轻至中度腹泻,重症者出现暴发性结肠炎,约1%~5%患者需结肠切除、重症监护甚至导致死亡。

  • 标签: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艰难梭菌感染 DIARRHEA 医院感染性腹泻 医师 厌氧芽孢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