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高空吊物作为运输工具,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设计一种新型承力装置用于提升人员对它进行升降作业时支撑结构和其他辅助设备之间连接处承受水平荷载及平台位移等各种载荷。该承重系统具有重量轻、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针对不同用途的高空吊应对其承重构件进行适当改进,使工作空间更加灵活方便;在满足安全性要求下通过改变机构形式来提高装置升降速度。

  • 标签: 高空吊物承力装置 装置设计与优化 问题策略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越来越注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当前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较为普遍,因为其具有很多优势,例如消耗能源低、成本低、对环境产生的破坏相对较小,能够有效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BIM技术逐渐应用到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施工进度,还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特点进行简要概述,并结合BIM技术应用优势,探讨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相关的企业单位提供参考。

  • 标签: BIM技术 装配式 建筑结构 施工 应用
  • 简介:摘要:输电线路是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运行特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由于输电线路具有分布广、距离长等特点,因而故障时有发生。输电线路故障的成因主要有自然灾害、外力破坏及鸟害等。涉鸟故障是指因鸟类活动致使输电线路跳闸甚至停运,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鸟害与电网安全运行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研究输电线路涉鸟故障的特征,采取合理有效的防鸟措施,对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架空输电线路 鸟害故障 对策措施
  • 简介:摘要从牛痘疫苗的发明至今,疫苗的研发经历了数个里程碑式的革新,疫苗的种类从传统灭活、减毒活疫苗发展到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疫苗接种显著地降低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使人类寿命明显延长。疫苗接种率是传染病预防的关键,得益于儿童免疫规划,目前全球儿童疫苗覆盖率为85%,而成人疫苗接种现况不容乐观。当前疫苗研发仍面临许多挑战,一些重大传染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尚无有效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等新发传染病的大流行则考验着疫苗研发的速度。

  • 标签: 传染病 疫苗,灭活 疫苗,减毒 基因工程疫苗
  • 作者: 杨峥蓉 张丽帆 周宝桐 侍效春 曹玮 范洪伟 刘正印 李太生 刘晓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 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结核病研究中心,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诊治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60例出院诊断为TBM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以上患者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组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60例TBM患者,男性33例(55%),女性27例(45%),年龄15~79(44.5±19.8)岁,30例(50%)合并脑炎,21例(35%)存在结核播散感染,病原学确诊22例(36.7%),其中22.7%(5/22)抗酸染色阳性,36.4%(8/22)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培养阳性,90.9%(20/22)分子生物学阳性。55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中位随访时间52(43,66)个月,预后良好40例(72.7%),预后不良15例(27.3%),死亡11例,病死率20%。高龄(OR=1.06,P=0.048)、低钠血症(OR=0.81,P=0.020)、脑脊液蛋白含量高(OR=3.32,P=0.033)、急性期脑梗死(OR=10.50,P=0.040)、脑积水(OR=8.51,P=0.049)是影响TBM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BM患者病死率高,分子生物学检测可提TBM诊断的敏感度并有效缩短诊断时间。高龄、低钠血症、脑脊液蛋白含量高、急性期脑梗死、脑积水是影响TBM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膜炎 结核,脑膜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人类社会在和感染性疾病的斗争中不断进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大暴发背景下,全球卫生、经济均受到重大影响,医疗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人才建设,整合现有医疗资源,优化医疗体系,提高常态化传染病防治水平,增强应对突发疫情能力,满足新形势下传染病防治要求。

  • 标签: 传染病控制 疾病暴发流行 医院,综合 体系建设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反复肺部感染、淋巴结肿大伴肝占位的患者,淋巴结活检、肝脏占位穿刺活检病理为炎性肉芽肿性病变伴非特异性坏死,DHR123流式细胞分析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缺陷。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者CYBA基因存在c.7C>T(p.Gln3*)纯合突变,确诊患者为CYBA基因纯合突变所致的慢性肉芽肿病,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口服。目前抗真菌治疗中,待情况稳定拟行干细胞移植。

  • 标签: 慢性肉芽肿病 CYBA基因突变 免疫缺陷 隐性遗传
  • 简介:摘要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罕见疾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国家。截至2022年5月25日,19个非流行国家及地区报道了219例确诊猴痘病例。本次猴痘疫情不同寻常地发生于非流行地区,且出现较高人际传播性。其暴发原因可能与天花疫苗接种停止后群体猴痘免疫水平降低相关,加之特定人群中行为模式相关的传播可能是本次疫情出现人际传播的原因。目前猴痘全球流行可能性极低,但我国仍有输入风险;建立监测体系,及时识别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是防控的关键。

  • 标签: 猴痘 正痘病毒属 传染病 人畜共患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接受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风险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至2020年来自全国多中心的长期接受cART的HIV感染/AIDS患者队列的基线数据,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按年龄和性别匹配未接受过cART的HIV感染/AIDS患者作为对照。采用抗病毒药物不良事件的数据简化模型(data collection adverse events of anti-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drugs reduced model, D:A:D [R])评分、弗雷明汉风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 FRS)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风险评分,分别评估长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患者的10年CVD风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10年CVD高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01例长期治疗的HIV感染/AIDS患者和300例未治疗的HIV感染/AIDS患者,平均年龄为39.8岁,男性患者490例(81.5%)。基于D:A:D[R]评分,长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10年CVD风险评估≥10%者分别占4.3%(13/301)和6.3%(19/300);基于FRS,长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10年CVD风险评估≥10%者分别占13.4%(36/269)和10.6%(28/264);基于ASCVD风险评分,长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10年CVD风险≥7.5%者分别占10.4%(14/135)和13.8%(17/123)。3种CVD风险评估模型均显示,长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的10年CVD高风险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D[R]评估10年CVD风险≥10%的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106/L[调整后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697.48、4 622.28、23.11、25.95、27.72、18.25,均P<0.010];FRS评估10年CVD风险≥10%的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AOR=53.51、4.52、36.93、36.77、6.15、3.84,均P<0.050);ASCVD风险评分评估10年CVD风险≥7.5%的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AOR=18.48、14.11、14.81、13.42、12.41,均P<0.050)。结论未发现长期接受cART对HIV感染/AIDS患者CVD风险产生影响。HIV感染/AIDS患者CVD高风险的影响因素为年龄≥5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传统CVD危险因素,以及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106/L。

  • 标签: HIV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
  • 简介:摘要2021年年底正式发布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是基于我国临床实践和中国人群相关研究数据,并结合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在前四版的基础上更新修订而成。2021版指南建议抗病毒治疗(ART)启动之前进行HIV耐药检测;强调HIV载量检测在HIV感染诊断和ART启动及随访中的重要性;更新艾滋病机会感染诊断技术进展、ART时机与方案、以及机会感染预防;倡导早期快速启动ART的理念,突出了整合酶抑制剂及单片复合制剂在ART中的价值和优势,首次将多替拉韦+拉米夫定二联方案写入推荐的ART方案中,增加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病毒药物作为ART备选方案选择;首次对暴露前预防(PrEP)的实施和随访进行规范;细化了HIV全程管理的五个环节和实施流程,体现了HIV关怀与其他慢病服务和管理的连接。此版指南的更新修订体现了我国在艾滋病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诊疗 指南 解读
  • 简介:摘要:随着各行各业精细化管理改革的加速推进,国家更是下大力度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历史的浪潮下,自然不能置身事外。日益增长的建筑业与加速消耗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正日渐凸显,这就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节能降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仍是一项粗放型的行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量巨大。然而,建筑施工活动流动性大、机械化程度低、管理粗放,尤其对能源消耗的管理工作更是停留在手抄笔记的初级阶段。同时,无论是现场管理人员还是直接参与施工生产的现场施工人员,节约能源意识淡薄,铺张浪费而不自知。这是建筑施工领域的一大痛点,如何实现建筑施工能源的精细化管控,提高人员节能素质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 标签: 物联网 能耗监测 数据分析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工程建设市场也日趋完善和成熟,工程项目管理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当前,我国已逐渐实行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明确合同工程师的职责就是进行严格的合同管理。现在国内的外资项目已按国际惯例进行管理,如采用FIDIC合同条件,对工程合同的具体管理任务一般由专业人士完成。当前我们研究项目管理,就不能不研究合同管理,研究如何制订与执行合同,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如何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济风险。本文拟就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展开论述,以利于提高我们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 标签: 合同价格 工期及进度控制 工程变更 索赔 风险
  • 简介:摘 要:中国经济建设水平持续增长,人们对于自身住所的看重程度也在不断上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焦点。建筑行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变的格外激烈,同时在行业内的建筑公司内部项目管理中也出现了不少仍待处理的难题,建工领域内的所有公司必须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来高效增强建工领域施工技术管理水准。在本文中,我们结合常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管理问题,优化其管理体制,改进其体制上存在的弱势,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 标签: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 简介:摘要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migrans,EM)是莱姆病皮肤损害的特征性表现,罕有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报道。本例莱姆病合并脂膜炎患者无其他感染、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等所致脂膜炎的确切证据,临床上考虑脂膜炎可能与螺旋体感染相关。本病需与结节性红斑、硬红斑、深部红斑狼疮、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等鉴别,治疗方法与预后尚不清楚,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莱姆病 脂膜炎 游走性红斑
  • 简介:摘要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是常见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往往依赖于临床、微生物检验、影像等学多科协作。本例患者中年男性,以急性高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点,感染科医生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初步诊断感染性疾病并进行经验性治疗,但由于病原学确诊困难,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与临床医生的判断不一致,经过进一步组织活检及密切随访,最终得以治愈。此病例的诊治过程更凸显了病史采集及仔细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 标签: 发热 皮疹 淋巴结肿大 体格检查
  • 作者: 林铃 李太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 100730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院,北京 100084
  • 简介:摘要HIV/AIDS已由不治之症逐渐转变为内科慢性疾病,但仍有1/3左右的患者诊断较晚。晚发现感染者具有较高的住院率和传播风险、较重的经济负担和较差的远期预后,故HIV感染晚发现是我国目前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挑战之一。非高危人群筛查范围有限、临床医护人员对HIV感染者非特异性症状的识别不足、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循环重组株01_AE亚型比例较高导致疾病进展快是我国HIV感染者晚发现的重要原因。目前HIV/AIDS的诊疗重心已逐渐转移至综合性医院,提高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疗人员对HIV感染后非特异性症状的识别、扩大对患者各种复杂的机会性感染及合并症的认知、重视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前HIV抗体筛查或将有效降低晚发现比例。以综合性医院为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结合CDC以及传染病院三架马车并进或将成为未来HIV/AIDS防治工作的重要形式。

  • 标签: HIV 艾滋病 晚发现 全病程管理 综合性医院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的相关临床特征与死亡相关性。方法文献检索2020年1月至8月发表的有关HI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共感染的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和病例系列,选择年龄、合并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水平、抗反转录病毒方案为评价指标,使用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评估与病死率的关系。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939例HIV/2019-nCoV共感染病例。总体病死率为10.3%(97/939),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肿瘤与病死率增加相关(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05~0.050,0.042~2.294,0.390~2.754,0.513~2.848,0.348~3.743,1.943~7.101,P=0.021、0.043、0.012、0.008、0.022、0.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或>500/μL、HI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包括替诺福韦)与病死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HIV感染人群患COVID-19整体预后与普通人群相似,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肿瘤与病死率增加相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死率无关,初步评估主流抗HIV药物对于COVID-19无明显保护作用。

  • 标签: HIV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同时感染 病死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线HIV-1 RNA > 50万copies/mL的HIV-1感染者,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前后外周血totalHIV-1 DNA的变化。方法从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选取基线HIV-1 RNA > 50万copies/mL且HAART 96周HIV-1 RNA < 50 copies/mL的初治HIV-1感染者为试验组,年龄性别相当的基线HIV-1 RNA < 50万copies/mL的HIV-1感染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基线和HAART 24、48、96周时total HIV-1 DNA水平。结果基线及HAART 96周,试验组total HIV-1 DNA均高于对照组3.48(3.21~3.80)lg copies/106 PBMCsvs 2.90(2.54~3.30)lg copies /106 PBMCs(p<0.001),2.82(2.38~2.96)lgcopies/106 PBMCs vs 2.37(1.99~2.65) lg copies /106 PBMCs(p=0.001)。HAART 24周、48周,试验组detal HIV-1 DNA较对照组高0.67(0.41~1.03)lg copies/106 PBMCs vs 0.39(0.09~0.73)lg copies/106 PBMCs(P<0.001), 0.8(0.46~1.16)lg copies/106 PBMCs vs 0.43(0.04~0.63)lg copies/106 PBMCs(P<0.001)。且HAART前后total HIV-1 DNA水平均与基线病载正相关。结论基线极高病载患者HAART 96周内存在较高total HIV DNA水平,建议选择强效HAART方案来有效降低储存库。

  • 标签: 基线极高HIV-1 RNA total HIV-1 DNA HIV-1感染者 HAAR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出现颈动脉异常的发生情况和影响颈动脉异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AIDS门诊规律随诊,并于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的169例HIV感染/AIDS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44岁)和中老年(≥45岁),收集纳入患者的体格检查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单样本t检验。结果169例HIV感染/AIDS患者中,颈动脉异常40例(23.7%),颈动脉无异常129例(76.3%)。中老年[比值比(odds ratio,OR)=3.85, 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1.54~9.65,P<0.01]、高血压(OR=6.24,95%CI 1.95~20.00,P<0.01)、高脂血症(OR=2.44,95%CI 1.00~5.93,P<0.05),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DR+CD8+/CD8+增高(OR=1.03, 95%CI 1.01~1.06,P<0.05)可增加发生颈动脉异常的风险。HIV感染/AIDS患者中Ⅰ组(20~30岁)、Ⅱ组(31~40岁)、Ⅲ组(41~50岁)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ner medium film thickness,IMT)分别为(0.061 0±0.001 2)、(0.062 9±0.001 4)、(0.065 6±0.002 6) cm,分别厚于对照组的(0.051±0.003)、(0.056±0.004)、(0.063±0.002)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9、4.775、1.739,均P<0.05)。HIV感染/AIDS患者中A组(30~44岁)、B组(45~59岁)的颈总动脉IMT分别为(0.062 6±0.001 1)、(0.072 3±0.003 4) cm,分别厚于对照组的(0.052±0.011)、(0.064±0.015)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20、3.012,均P<0.01)。结论相对年轻的HIV感染/AIDS患者较同龄HIV阴性人群发生颈动脉异常的概率更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更大。提示对于HIV感染/AIDS患者特别是青年患者,应早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尽早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 标签: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颈动脉超声检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自1981年报道全球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的防治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的发现、推广和不断改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生存和预后已得到了显著改善。随之而来的非艾滋病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越来越成为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后"鸡尾酒"疗法时代的到来对艾滋病的临床诊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研究简要回顾了全球艾滋病治疗和研究的现状,并阐述了当前我国艾滋病临床诊治研究中面临的个体化方案与多学科诊治、治疗简化与耐药应对,以及功能性治愈与慢性炎症控制等关键问题。

  • 标签: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高效 非艾滋病定义性疾病 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