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多元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7
/ 2

动手实践,多元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李少莲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水南小学,福建省三明市3544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本文提出了三种有效方法:首先,通过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兴趣;其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实践环节,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此外,注重动手操作的熟练度,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基于此,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引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成为教育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直接影响到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足,这已成为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创设和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以教学《时、分、秒的初步认识》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制钟表,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概念,还能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被鼓励发挥个人创意,即使成果不尽完美,其在尝试和探索中的积极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是非常宝贵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点,如一天有24个小时,学习到时针、分针、秒针的概念和它们各自的运行规律,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小发现、每一个创新的尝试,都能成为孩子们心中难忘的记忆。例如,学生在自制钟表时发现时针转一圈是12个小时,分针转一圈是一个小时,秒针转一圈是一分钟,以及如何通过钟表上的小格来表示具体时间,这些体会都是通过动手实践得来的,比起单纯的口头讲解和书面学习,更加深刻和持久。此外,动手实践活动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他们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相互学习,还能增进友谊,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形成一个促进集体进步的学习环境。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富有创意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乐趣中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机会,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教授“加法”概念为例,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生动化、实践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贴图、模型或实物等教具,创造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情景。“树上原有4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在黑板上粘贴小鸟的图片,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既增加了问题的趣味性,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加法的实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在黑板上演示操作流程,还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步的逻辑关系,从而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抽象出“加法”这一数学概念。完成演示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比如提供给每位学生相应的小鸟图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或个人练习时重现刚才的加法过程。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加法概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自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加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亲身参与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做中学”中得到成长和进步。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够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建立一个积极、互助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

三、熟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解决数学问题是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解决行程问题为例,将传统的数学应用题转化为生动的趣味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教师设计的“猫追老鼠”游戏,不仅让数学问题生动化,还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这个游戏中,老鼠与猫相距20米,猫的追击速度是5米/秒,而老鼠发现猫2秒后开始以3米/秒的速度逃跑。学生通过扮演猫和老鼠,在实际操作中计算猫追上老鼠需要的时间。这种模拟游戏方式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分析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加容易理解和解决问题。此外,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练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熟悉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游戏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这种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中,不仅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动手操作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参与和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论

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策略。实践表明,创设和谐学习氛围、挖掘教材潜力以及设计实践操作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促进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积极采纳这些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成为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和强大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宾.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J].才智,2020,(04):58.

[2]田海娟.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7,(01):162.

[3]陈双林.动手操作 实践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