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指导

刘永浩

罗定市土地开发储备中心

摘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方法。理论认知与实践指导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地的关键,通过深入探讨和具体操作,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理论认知实践指导

引言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指在城乡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中,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生态环境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迫切需要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

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重要性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可以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有助于提升人类生活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提供清洁的空气、饮用水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还能够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通过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人们生活的品质将得到提升,社会稳定与繁荣也将得到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可以引导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符合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道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理论认知

2.1自然环境状况评估

自然环境状况评估,旨在对当前自然环境的状况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评估和分析,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自然环境状况评估包括对地表水体、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地表水体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表水体的污染物浓度、水质指标等数据,评估当前地表水体的状态,包括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重金属污染情况等。同时,还可以考察水体流动性、溶解氧含量、pH值等指标,以了解水体的生态功能状态。空气质量评估,通过对空气中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当前空气质量的状况。可以考察各种污染物的来源、传播途径以及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的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依据。土壤质量评估,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对其理化性质、污染物含量等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估当前土壤的质量状况。主要考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酸碱度、持水性能等指标,以及土壤中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含量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生物多样性评估,通过调查和记录当地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数量、分布情况,评估当前生物多样性的状态。可以考察当地的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优势物种等,以及濒危物种和保护区的情况。

2.2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等手段,加强对当地植物、动物物种的调查和研究,重点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促进生态系统内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水土保持工程,利用植被覆盖、梯田、护坡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地表水体水质,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湿地恢复与保护,修复退化湿地,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场所,改善周边环境质量。生态景观规划与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生态景观,增加绿地覆盖率,打造生态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景观空间,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加强生活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态农业与绿色种植,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

2.3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

植被恢复和重建,通过引入当地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进行植物种植、造林绿化等活动,恢复破坏的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环境质量。土壤修复和改良,采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技术手段,清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恢复土壤生态功能。水体净化与修复,采用湿地过滤、人工湿地建设、水生植物净化等方法,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生态工程和景观设计,结合自然地形、水系和植被特点,利用绿色植被、湿地生态建设、景观美化等方式,打造生态友好型城乡环境。自然恢复促进技术,通过引导自然过程,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如栖息地保护、物种保护等措施,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实施物种栖息地保护、保护区建设等措施,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与保护。污染物处理技术,采用生物吸附、生物降解、光催化等技术,对土壤、水体、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净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综合技术应用,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生态工程、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等,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修复方案,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和改善。

2.4管理与监测手段

建立健全的生态修复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协调、合作的机制,形成跨部门、多层级的合力。依据生态修复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生态修复计划和方案,明确修复区域划定、修复目标、修复措施和时间节点等内容。确定生态修复项目的经费来源,确保经费和资源的充足性和稳定性,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金、生态补偿等。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对生态修复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建立生态修复项目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生态修复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对项目进展、成效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

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实践指导

3.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制定过程

在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需要彻底梳理相关的环境、生态、资源等数据信息,结合区域特点和问题症结,全面客观地了解现状。只有把握了真实的数据,才能确保后续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目标设定与策略制定阶段,需要明确具体的修复目标和路径。通过深入分析,确定规划的长期愿景和中短期目标,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修复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在方案评估与选择阶段,必须对各种可能方案进行严格评估,选取最优解。利用生态系统评价、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量化各项指标,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找出最合适、最有效的规划方案。规划报告与实施方案阶段是规划结果得以落实的关键环节。编制规划报告,明确规划的详细内容和实施步骤,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同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资源保障,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3.2生态修复的重点领域

水资源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对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在生态修复规划中,应该重点关注水体污染治理、湿地保护和河流生态恢复等措施,促进水资源的净化和再生,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土地利用与生态景观修复,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修复规划中,应该注重土地的多功能利用,推动耕地保护、荒漠化防治、森林恢复等工作,打造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生态景观。城市和工业区生态修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和工业区的生态环境常常受到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生态修复规划需着力于提升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推动工业区污染治理等工作,实现城市与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结束语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既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也是每个人应肩负的责任。深入理解了生态修复的内涵、原则和方法,明确了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任务。实践指导方面,总结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为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生态修复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赖春潮.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要点[J].华北自然资源,2022,(02):135-138.

[2]汪龙.探究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J].居业,2022,(03):103-105.

[3]张海军,王勇,牛赓.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框架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总体规划).江苏省东图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21:6.

[4]李锋,刘海轩,马远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及规划策略[J].北京规划建设,2021,(05):5-9.

[5]于沣玉.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的重难点与问题[J].智能城市,2021,7(17):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