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4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探索研究

王戈兰

萧山区求知学校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也让探索课外活动成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的重点课题之一。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对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实施的意义阐述和影响因素分析,探究有效优化策略,希望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小学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双减;小学体育;课外活动

引言: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增强素质教育质量。小学体育教师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课外活动的优化策略,既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体现。教师利用课外活动增加学生校外锻炼机会,让学生远离电视、手机,走出去动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

一、 "双减"背景下探索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迎合政策导向,引体回归教育的主阵地

自2020年开始,国家就一直强调要推进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主张保障学生校内外各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1]。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更是对体育教学做出了全新的指导和示范。小学体育教师积极践行"双减"政策,落实新课程标准,探索课外活动策略,对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体现体育学科五育教育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体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也是打造阳光、健康校园,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小学体育教师在丰富课外体育运动的同时推进体育作业设计改革,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发挥以体育人作用,落实"双减"政策,将边缘化的体育学科逐渐拉回主阵地地位,增强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满足教学需求,为体育教学注入新动力

"双减"提出了减负不减质的要求,也为小学生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体育素养指明了方向。小学体育教师积极践行"双减"政策,探索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增强体能锻炼,提高核心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据悉,在"双减"全面落实之后,有至少58.12%的家长表示希望让孩子在闲暇之余多参加体育活动。在另一项问卷调查中,有94.81%的家长认为"双减"政策确实推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参与几率,提高学生参与程度[2]。因此,小学体育教师积极探索"双减"下的体育课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学生作业数量锐减,空余时间较多,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体育活动丰富多样,更容易吸引小学生参与其中,既有助于学生锻炼,也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积极影响。

(三)有利于解决家长需求,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自疫情以来,家长对学生体质锻炼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对锻炼方法、内容以及形式等,大部分家长都是所知甚少。对此,小学体育教师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利用课外活动来锻炼学生体能,使其既能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还能获得心理上的成长,为其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例如,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者更是达到20%左右,这些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也是家长极为担心的存在[3]。对此,教师通过体育课外活动将体质健康贯穿于整个教学,以多元化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强化其体质健康水平。同时,课外活动的参与还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而这样的做法也对营造良好家庭运动氛围,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体育锻炼观念,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有积极作用,是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二、 "双减"背景下影响小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因素

(一)学校方面: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提供足够支持

当前,很多小学都制定了体育课外活动开展计划,但限于各种因素,很多学校的计划都无法顺利开展,难以取得理想成效,自然就得不到校方以及师生的足够重视和支持。一方面,学校场地大小对课外活动的开展会形成一定的阻碍[4]。虽然我国对小学体育活动场地大小标准进行了规范设定,但受场地、经费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小学体育活动场地还是难以达到标准要求的,因此课外活动的推进就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器材不足也导致课外活动缺乏趣味性和实效性,导致很多运动项目都无法进行,阻碍课外活动多样化发展。此外,课外活动的展开需要教师额外付出一定的工作量,耗费体育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部分教师较为抵触这种活动的开展。

(二)学生方面:主观参与意愿弱,缺乏参与活动动力

我国很多小学都为学生规划了专门的课外活动项目,并提供课后延时服务,但却极少有学生参与其中,究其根本,原因有三:第一,体育锻炼态度和习惯影响学生参与意愿[5]。正所谓,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会间接影响其参与课外活动的行为,继而影响学生身体素质。而部分小学生开展的课外活动虽然号称践行"双减"政策,但却并未真正发挥"双减"政策内涵和体育教学价值,导致每周课外活动就固定的跳绳、打篮球等几项,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其参与。再加上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每日的体育课外活动在刚开始还能产生效果,在失去新鲜感之后,学生很快就会厌倦循环

课外活动,继而导致其在活动中敷衍了事。第二,学生自制力薄弱无法坚持完成活动项目。课外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锻炼学生体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很多项目都需要学生坚持完成才能达到理想化效果。而部分学生自制力薄弱,面对长时间的体育活动,无法按时完成。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和行动力都会受到影响。第三,学生健康状况和无目的活动影响其行动。亚健康状态不仅在成年人中有,在小学生中也屡见不鲜。特别是手机游戏、高热量食物等的存在,造成很多小学生都存在亚健康问题,致使其身体机能下降,无法完成体育活动,导致学生情绪异常,影响其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不仅如此,无目的性的体育活动也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参与动力。例如,在课外跳绳活动中,部分教师为了省事直接让学生整节课都在跳绳。学生刚开始还兴致勃勃,后期在没有教师的监督指导的情况下,往往会三五成群聊天,做其他事情。无目的地跳绳也让学生感觉无趣,对课外活动的定义也会歪曲到玩耍课上,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开展意义的认知。

(三)家庭方面:旧理念依然存在,支持力度参差不齐

虽然"双减"政策已经深入人心,走入学生家庭,但受升学率好学校是拼出来的等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还是很卷,宁愿让孩子走在培训班的路上,也不愿让学生参加这些课外活动,认为是浪费孩子时间,对孩子发展毫无价值。同时,部分家长受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的影响,即使家长想要陪伴孩子,也难以实现。再加上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解读有误、对学校开展的体育课外活动认知不到位,自然对该活动的支持度就参差不齐,影响学生的发展。例如,三年级的家长觉得"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减少了,因此,必须要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让孩子多学一点内容,这样才能比其他孩子优秀,将来才能上一个好学校。也有家长认为孩子每天都在跑跑跳跳,锻炼肯定是不缺的,没有必要特意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还有部分家长本身就没有锻炼意识,因此对孩子参加体育课外活动可有可无。可以说,家庭体育锻炼意识和氛围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意愿和行为。家庭锻炼氛围越好,学生参与意愿越强烈,对体育达标越重视,表现越优秀;反之,父母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没有锻炼习惯,没有在体育学科上会加分的意识,也会影响孩子对体育课外活动产生消极态度,继而影响其锻炼效果。

三、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策略

(一)多样化设计体育活动的形式,引生入胜激发学生参与动力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迎来了新的改革,特别是在"双减"、"双新"的驱动下,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证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和实效性已成为教师探索的重点课题。小学体育教师在探索课外活动策略之时首先要减少学生课业负担,要将"双减"政策落实到地,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周期类家庭体育活动,既以学期或学年为时间段,围绕一到两个项目展开课外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某项专业技能,提高其身体素质[6]。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活动的新鲜度以及符合小学生体质发展需求,要及时跟进学生体力现实状况调整活动项目的量与强度,确保学生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提高其自信心,增强其参与意愿。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设计跳绳”“坐位体前屈两个课外活动。对于跳绳活动,教师可以规定每天跳200次,每天一分钟,同时为了满足拔高学生的需求,教师还可以提高难度,即每天单脚跳50次。对于坐位体前屈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每天三分钟做三组,每组一分钟的标准来完成,或者是每个动作一分钟,每天做三个动作。这些活动比较简单,但长久坚持不易,既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自制力,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这样不仅能确保学生顺利完成锻炼,还能提高其自信心,使其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实现以体育人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小学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套餐型家庭体育活动来确保学生课文活动的持久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为其制定私人套餐型活动项目。如周一做体能操、周二做跑步一公里、周三做20分钟有氧健身操、周四做三组跳绳、周五做5分钟蹬台阶、周六跳绳2分钟、周天象限跳。其中,每一天都有相应的辅助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提高体育锻炼效果,确保学生体育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对于在体育练习中经常出现共性问题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设置分组形式的课外活动。例如,在篮球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中场线直线运球和三步上篮8秒的活动,有共性问题的学生要坚持进行半个月;在田径运动方面,教师可以设计50米10秒跑步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坚持一个月,既增强活动的竞赛趣味性,也能保障学生能坚持到底,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总的来说,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参与意愿,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运用多样化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使其自主自愿参与到活动中,提高活动活力,增强教学实效性,完成"双减"政策下的体育教学创新改革。

(二)构建多元社团助力活动发展,推进体育课外活动顺利开展

体育社团是推进课外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小学体育教师要有效组建、利用社团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外活动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塑造体育锻炼意识,养成锻炼习惯,实现以体育人价值,落实"双减"政策[7]。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建立成长档案,并通过问卷、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喜好,为后期调整教学方案,提高课外活动成效打好基础。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方式来创设活动项目,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课外活动的篮球社团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运球过程中的控球能力和支配能力,编创了篮球游戏。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先在活动现场画出了六条线,每条间隔20米,然后准备了四个篮球。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到场地并将所有成员分成两组,要求学生按规定站在一条线的后侧。接下来,教师将球发给每组首位学生,要求其在教师吹响口哨之后,各自左右手运球到20米线位置,绕障碍物一圈,然后再运球到起点,将球传给下一位学生。以此类推直到所有人都完成运球任务为止。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兴趣,还锻炼了学生奔跑、运球、控球能力,实现了课外活动的价值。为了确保课外活动的实效性,教师还可以立足学生社团活动体验过程来评价学生,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获得满足感,激发参与积极性。例如,田径社团活动多为跑、跳、走等枯燥型活动,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感。对此,教师根据日常社团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找到学生的亮点,并在社团活动中随时点评、随时表扬,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其能坚持完成所有项目。总的来说,多元化社团活动对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有积极推动作用,教师合理利用这一途径,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帮助其塑造健康身心,发挥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课外活动持续发展下去。

(三)提高体育课后服务实践质量,为"双减"落地活动开展奠基

课后服务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继而产生主动参与意愿,寻找自己喜欢的项目并深入探究,自主成长,发展个人综合素养,在评选三好学生增加筹码。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提高体育课后服务实践质量,为"双减"落地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8]。首先,教师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以不同体育服务来为不同年龄段、学年段的学生提供帮助,使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例如,低年段的学生课外活动项目应该以趣味性、节奏欢快的为主,教师可以采用丢手绢、跳绳、律动操等来带动学生积极性;中高年段的学生对体育学科已有基本的认知,也能很好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运动技能型活动来强化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知理解,增强身体体质水平,如篮球、足球、轮滑等项目就比较适合中高年段的学生。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体育课外活动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舞狮、秧歌、武术、民间舞蹈等项目,教师均可将其引入到课外活动中,提高课外服务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传统文化来丰富课外活动服务内容,构建特色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对体育课、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其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总的来说,课后服务质量关系到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进展情况,影响学生运动技能发展与终身体育意识塑造,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后服务对体育课外活动发展的重要性,以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提高自身、学校以及家长对课后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为体育课外活动持续优化改进提供助力。

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课外活动过程中要以课后服务为契机,以生为本创设多样化活动项目,以此来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活其内动力,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和满意度,使其在体验中获得成长,在成长中获得感悟,增强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践行"双减"政策,将立德树人、以体育人贯彻到底,并积极解决课外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整合利用各方资源,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亚军,邢迪,张航波,周硕.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以翠北实验小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22(08):33-35+65.

[2]齐敦杰,李树伟,吕明聃,胡龙威.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外体育的积极影响研究——以牡丹江市中小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24):178-181.

[3]何执渝.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作业的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22(07):63-66.

[4]杨勇健.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优化实践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28):7-12.

[5]杨旭刚.城区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2(17):46-48.

[6]李晓峰.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作业形式多样化实施策略[J].体育教学,2022,42(05):39-41.

[7]黄小强.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实践[J].新体育,2022(08):65-67.

[8]虞海林.体育社团助力小学体育课后活动[J].名师在线,2021(36):91-92.


[1] [5]杨旭刚.城区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2(17):46-48.

[2] [2]齐敦杰,李树伟,吕明聃,胡龙威.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外体育的积极影响研究——以牡丹江市中小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24):178-181.

[3] [3]何执渝.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作业的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22(07):63-66.

[4] [4]杨勇健.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的优化实践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28):7-12.

[5] [1]田亚军,邢迪,张航波,周硕.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以翠北实验小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22(08):33-35+65.

[6] [6]李晓峰.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作业形式多样化实施策略[J].体育教学,2022,42(05):39-41.

[7] [8]虞海林.体育社团助力小学体育课后活动[J].名师在线,2021(36):91-92.

[8] [7]黄小强.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实践[J].新体育,2022(0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