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探索

吕英美 李磊

河北省威县第一中学

摘要: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问题,分析其中的难点,并提出有效途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思政课程的融合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教育体制、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计、学校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融合难点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途径,包括课程设计创新、教师队伍培训、学校组织管理的完善。预期通过这些努力,中小学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中小学;融合;教育体制;教育资源

引言: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为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导。然而,在实际实施中,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仍面临一系列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难题的深入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以推动中小学思政教育走向更为科学、全面、实效的方向。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任务,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为中小学思政教育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基础。通过思政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1]这为中小学思政教育提供了发展方向,要求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注重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能够胸怀家国情怀,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难点分析

(一)教育体制与政策层面的难点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性和政策性的挑战。教育课程的设置和体系较为刚性,需要在现有框架内进行调整,以确保思政教育真正渗透到各学科和各层次。政策层面的制约也需要加以克服,确保各级政府和学校对思政课程的支持力度,形成合力,促使融合工作的有效推进。[2]

(二)教育资源配置与支持层面的难点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配置是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的另一大难题。有些学校可能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导致融合工作难以开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财政支持,合理配置各类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够有充足的条件来推进思政课程的融合工作。

(三)教师培训与素质层面的难点

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培训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成效。由于思政课程的融合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因此,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和推动思政课程的融合。

三、有效途径的探讨

(一)课程设计与内容创新

在思政课程融合的过程中,课程设计与内容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应该注重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导向的学习,通过真实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应结合社会热点与学科知识,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科学习,提高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的课程设计和内容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思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思政课程融合的关键力量,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需要加强思政课程教师的培训,使其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更好地实施融合课程。需要建立互助与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之间分享成功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彼此的共同进步。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协同合作水平,能够更好地推动思政课程的融合。[3]

(三)学校组织与管理

学校组织与管理是思政课程融合的保障和推动力量。在学校层面,需要制定明确的课程思政融合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融合工作有序进行。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融合工作,推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学校领导的积极参与和组织协调能够为思政课程的融合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四、案例分析

在某学校中,思政课程的融合一直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在教育体制层面,学校发现原有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难以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贯穿,因为学科教学相对独立,课程思政融合需要跨学科的协同。这造成了思政教育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分散性和难以形成统一的思政教育体系。教育资源配置成为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某些学校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思政教育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师资力量有限,无法满足融合所需的多学科教师的培养需求。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也亟需改善,以支持更为深入的思政教育。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发现老师对于思政教育融合的理解和实施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老师对跨学科教学模式不熟悉,缺乏思政课程融合所需的多元教学方法。同时,因为教育体制限制,教师的培训机会受限,难以满足新时代思政教育对教师的全面要求。在课程设计与内容创新方面,学校发现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难以将抽象的思想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与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使得思政教育未能真正贯穿于学生整个学科学习过程中。

学校组织与管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融合计划不够明确,导致各类资源配置不足。学校领导对于思政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制约了融合工作的推进。然而,正是面对这些困境,该学校在思政教育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首先,通过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合作,调整学科课程设置,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个学科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学科特色的融合课程体系。学校还积极争取各类财政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水平,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开设了一系列跨学科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对思政融合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同时,通过建立教师互助小组,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共同成长。学校还积极推动教师参与学科竞赛、论文发表等活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在课程设计与内容创新方面,学校加强了与产业界的合作,引入实际案例,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与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在学校组织与管理方面,学校领导加强了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制定了明确的融合计划,确保资源的有序配置。通过建立定期的融合工作评估机制,学校对融合工作进行了监督和调整,促进了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论:通过对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问题的综合研究,我们认识到在教育体制、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计、学校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难点。然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途径。在课程设计方面,强调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导向学习,使思政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培训成为重中之重,以跨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学校组织与管理方面,需要建立明确的融合计划,提供资源支持。通过这些努力,期望中小学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师培训标准[J].华夏教师教育, 2021(1):42-47.

[2]袁花平,冯伟洲.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J].[2023-11-30].

[3]万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施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 19(24):2.

课题标识:邢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难点与突破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21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