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育人先育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育人先育德

黄彩红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新宁小学  广东省江门市 529200

摘要: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而教育则是辅助少年儿童成材必不可少的课题。小学教育可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根基,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实则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此,小学班主任应高度重视“育人先育德”,致力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生活实践中,以此强化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助力广大小学生健康成长、成材。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育人;育德

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了“德育”的实效与地位。《意见》把科学教育质量观概括为四句话:“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 「1」。因此,立足于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早已将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与道德修养列为工作日程中的重头戏。在一生学习中,小学阶段是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小学生早期教育时期,道德品质的培养尤为关键。小学德育工作具有隐形性的特征,所以适时向学生渗透德育观念,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质,促进每一位学生能够成为有知识、有抱负、有思想的新时代少年。在强化小学生德育教育之际,班主任应充分挖掘学科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进一步扎实学生思想基础。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打好。

一、坚持言传身教,为学生带来榜样力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心智尚未成熟,普遍活泼好动,具备超强的模仿能力与观察力。为此,广大教师应坚持以身作则,致力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方位发展。坚持以德育人、以德治教,并且还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一举一动都要尽收眼底。一旦发现学生身上存在不良行为,需及时督促学生加以改正。例如,尊老爱幼向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所以班主任在向学生渗透尊老爱幼理念之际,应确保自己也真正在践行尊老爱幼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尊重年长的教学前辈,以及爱护一些年轻的教学晚辈。班主任在教育学生平等对待他人之际,首先自己应做到一视同仁,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去看待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不存在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差异「2」。与此同时,班主任在要求学生文明讲话、礼貌待人之际,自己也要做到不讲脏话,不使用刻薄语言教训学生。此外,班主任要求学生养成不迟到、不早退的习惯时,自己也应该坚持准时就位于教室甚至比学生要更早一些,并且切勿私自、随意地离开自己的课堂。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才能让学生更尊崇自己,进而愿意向自己看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渲染学生。良好的师德可以约束班主任行为,也能为学生带来榜样力量,通过“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能力,促使学生都能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好品德学生,进而收获他人的高度认可。

二、渗透德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中,关键是要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而现如今的国家与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极为严格,为了促使小学生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材,在小学教育阶段应高度重视学生德育教育,促使小学生在学习中塑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品性。未来的时代,属于孩子们的时代。换言之,只有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品性、道德行为,才能在未来学习、工作中更好的占据主动权「3」。在小学生成长成材过程中,德育教育不容忽视。为了真正强化小学生道德行为,学校可以系统性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例如“节约水资源从我做起”,促使广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浪费一点一滴水资源,从身边小事、点滴行动入手。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弟子规诵读大赛”,为小学生培养道德行为增添保障依据。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广大小学生切实体验勤俭节约等美好品德。在诵读弟子规之际,还可进一步感悟弟子规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此外,在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之际,还可以多加设置一些实践环节,例如“为爸爸妈妈洗脚丫”或“为长辈们煮一道拿手菜”等,以此促使学生养成感恩意识。一些看似简单的生活小事,实则均能为提高学生道德品性夯实基础。

三、保持耐心与爱心,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巴特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药。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若想真正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是要给予后进生足够多的关注与爱护。为人师表,要从思想层面入手,在思想上不歧视后进生,在情感上不厌倦后进生,以温和、友爱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始终保持一片赤诚之心,及时关怀后进生生活状态、学习状态,以便能真正打开后进生的心灵之门。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善于发现班级内所有孩子的闪光点。例如,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切记不要将眼光只放在优等生身上,更要抽出一定精力关怀后进生,为其创造优良学习条件及大胆发言、展现自我的机会,鼓励成绩稍差的学生尽情展现自我,并适时给予他们一到奖励,以便能有效增强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决心等。在课堂之外,班主任也应多抽出一些时间辅导后进生,多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情况,以便能及时收获来自家长的反馈,通过“家校联合行动”为所有学生创造优良学习环境,督促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促使其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下茁壮成长。

四、挖掘学生资源,培养得力小帮手

小学教学管理活动内容众多,管理工作极度复杂,如果所有事情都需要班主任“插手”,那么不仅会令班主任滋生疲惫之感,同样也会加剧学生对班主任的依赖性。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班主任管理不及时,那么学生就会丧失能动性,班级秩序也会变得异常混乱。为此,班主任应以“伯乐之眼”善于找人、用人、管人「4」。通过自我推荐及他人推荐方式,在班级内选择几个有责任心、成绩优异、性格活泼、吃苦耐劳的“小能手”,将班级卫生管理、纪律管理、眼操管理、间操管理、组织文艺活动等工作放手交由“小能手”们负责,实现让“学生管学生”的美好愿望。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召开班级内部“干部会议”,针对各位“小能手”的工作方法加以指导,以此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在小学校园生活中落实德育工作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约束能力、管理能力及综合能力,促使小学生养成优良习惯,能够逐步摆脱对父母、对教师的依赖,进而为日后独立发展做好铺垫。

总而言之,育人先育德不无道理。如果想要促使小学生健康成才,加强培养小学生道德修养极为重要。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把单纯的满堂灌填鸭式教育变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课堂革命,让学生在学校在课堂上学得活一点,实效大一点。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育艺术。而在当今“五育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中,小学班主任若想透彻掌握德育教育艺术,便需要仔细观察小学生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抓住一切可渗透德育教育的机会,以此保障所有小学生的思想品德都能健康发展,进而为日后成长、成材蓄积能量,成为新时代好少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J].新华社,2019-07-08

[2]袁丽萍.新课程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2):90-91.

[3]刘沛.分析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开展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76.

[4]周秀云.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0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