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浅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杨文忠

灵武市第六小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  7514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也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直接途径。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责任,结合核心素养的本质和要求,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和战略的创新,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真正展示和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能够自然形成和发展,最终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策略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和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教学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道德与法治更注重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制订教学改革方案。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进行研究,针对当前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意见。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的生活,深入观察学生的言行,融入课堂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无法全面地观察生活,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学生观察某件事时,他们总是以想象力为基础,很容易与日常生活脱节,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对某件事进行深入观察。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有目的地进行生活观察和指导,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观察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细节,并在此期间逐步培养其积极的价值观。

2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自主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模仿、尚崇拜的心理特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榜样教育,使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向榜样靠拢,实现自主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取合适的榜样,引导学生模仿榜样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榜样的力量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榜样人物时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选取的榜样行为和品质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要避免“假、大、空”,注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榜样精神的影响下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选择榜样人物时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等都可以成为榜样,这些榜样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更加真实,更能激发学生比学赶超的意识,有助于学生不断进步。比如,在讲解“学习有方法”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身边的学习榜样,还可以谈一谈从这些榜样身上自己学到了哪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树立身边典型的同时,还要适当地为他们选择一些历史人物、科学家、医学家等有影响力的榜样,用榜样的人物事迹感染、激励学生,使学生成为有梦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又如,在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电视新闻,为学生讲述戍边英雄的感人事迹,唤醒学生的民族初心,引导学生崇尚英烈、学习英烈、赓续英烈精神,坚定爱国信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2.2开展主题月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

对学生而言,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时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理解不深,无法将课程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为了解决上述情况,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月学习活动,通过延长单章节教学时间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确定学习活动主题时应当结合时事,让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更好地调动起来。以“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开展“知行合一,知法懂法”的主题学习活动。首先,教师每堂课需要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普法宣传,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民法典》进行分享,并让学生按照学号顺序上台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其次,为了让学生可以主动联系生活,在遇到问题时应当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师应当导入案例,让学生集思广益,结合“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课的内容进行讨论。在案例的支撑下,学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主动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把自己带入到案例的情境中。

2.3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案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常用方法,借助真实具体的事件,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内容,树立良好的思维观念。因此,教师可以做好课前准备,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和整理各种真实案例和热门法律案例,确保案例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案例的真实性,然后结合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设置深刻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和研究,从而掌握法治知识,形成法治意识。例如,教师在教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该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法律。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如小王花1000元买了一辆闪电牌公路车,一次,小王将公路车锁在住宅楼门口,但当小王从楼上下来时,却发现公路车消失了,焦急的小王打了报警电话,经警方调查,公路车被一个男子盗窃,警察根据线索将小偷逮捕。通过这种案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法律保护人民权益的作用。

2.4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遵循新课标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通过集体力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深化知识理解与记忆,实现学习效率、能力的提升。当然,在此期间,教师要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调动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在智慧的碰撞中增长知识,推动核心素养发展。例如,在教学《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时,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环保现象,了解身边的环保小搭档,从自身做起,深化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了更加顺利地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教师设计了趣味的游戏比赛,即“变废为宝”。学生需要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如矿泉水瓶、旧纸箱、废布料、废报纸等,作为游戏材料。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有效分工,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实用品。在二十分钟内,制作实用品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若数量一致,就比较谁的物品更具创意、更具设计感。这样一来,原本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迅速激活课堂氛围,吸引学生踊跃参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养成保护环境、废物利用的意识和习惯。

结语

总之,如何使课堂缤纷多彩,递增效应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还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林邦宁.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2021,7(4):62-63.

[2]王中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5):23.

[3]黄荣.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