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效果及下一步工作开展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3

浅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效果及下一步工作开展思路

刘彩

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2020-2022年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国资国企领域的重大工程,在国有企业改革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切实增强近期国务院将着力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结合企业执行情况全面总结成效经验和差距不足,更有利于结合深化改革相关要求拟定切实举措,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体制机制保障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发展

引言

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2020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2020-2022年)》,这是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经过三年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规模实力明显提升,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地情况

作者所在企业共有7家企业纳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范围改革任务均已经全面完成。具体取得的工作成效如下 :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是明确各治理主体功能定位和运行规则。将党的领导、国企改革、落实董事会职权纳入公司章程,修订完善三会议事规则和《法人治理主体“1+3”权责清单》明确了各议事主体的决策范围及议事程序。7家企业均完成“党建入章”,实现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肩挑”。二是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大于内的董事会配备。结合企业运行实际需要,集团本部成立了董事会4个专门委员会,所属6家公司均已建立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三是切实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制定《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暂行)》,明确了向经理层授权事项清单通过定期董事会形式听取总经理对董事会授权事项的行权情况,形成工作闭环有力支持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

2.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是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相关企业启动了专业化整合改革,市场化取得设计资质企业、咨询资质企业,实现基础设施全产业链业务布局;纳入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范围4家公司通过吸收合并、低效资产清理的方式已全部完成治理。二是加强参股公司管理。建立议案联审机制,完善参股公司财务指标台账、应收款项情况台账,及时掌握参股企业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防止出现“参股不参与”的现象。三是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围绕高速公路行业发展在运营养护和数字化发展两方面开展对标一流,科技辅助决策已逐步发挥作用,指挥运营调度系统已在全路网使用,收费对账和稽查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数字化中枢大数据中心已完成建设,数据标准和数据应用逐步落地推进。

3.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一是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各级经理层任期,制定经理层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与经理层成员完成“两书”签订。二是全面推行委派总会计师制度。落实关键岗位分权制衡,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全部完成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委派。三是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建立完善中层管理人员选聘制度,制定《进一步落实领导人员容错纠错和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待岗池管理制度,畅通“下”和“出”的渠道。四是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制定管理通道和专业技术通道薪酬改革方案,强化绩效结果在绩效薪酬的应用落实工效联动的工资总额分配机制。

4.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二是强化理论武装。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专题培训班等形式组织企业领导人员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干部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完善“双通道”发展机制,持续优化完善三级后备干部入库评估及精准培养,打通专业技术成长通道路径,赋能干部人才队伍活力。四是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严格落实党的建设“四同步”“四对接”工作要求,选优配齐各级党组织班子和党务干部;健全完善党建考核暨全面从严治党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持续深化党建融合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改革推进中的问题总结

一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尚不完善,企业治理仍不能高效运转。体现在:一是董事会职权落实不到位。外派董事以兼职人员为主,外派董事队伍力量不足,部分董事存在知识漏项和能力短板,在发挥董事会作用方面,尤其是对企业中长期发展决策权、对经理层的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权等职权的落实以及对企业重大投资决策、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把控能力不足,导致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整体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是促进经理层抓经营的授权约束机制不健全随着专业化整合的不断深入,现有考核激励分配机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需要结合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经理层人员分工,对任期考核指标进行统一调整。同时需持续优化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事项范围,真正体现经理层责、权、利对等,引导经理层主动承担更大责任,赋予经理层更充分的自主权,确保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

二是营业收入结构和资产资源创效水平不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企业业务发展主要依赖于以建设投资形成可经营性的道路资源、服务区、广告等资源,受资源规模的限制,业务的增量主要依托外部环境的持续向好,通过企业自身效率、能力的发展促进增规模、降成本、优结构的招法和实效不明显,业务收入主要依赖于通行费收入,现有资源的创效水平较行业一流企业仍有较大明显。

三是构建基础设施主链优势、业务协同创效的引领力作用发挥不到位。体现在:一是业务产业链齐而不强。在设计资质、施工资质仍存在短板,无法完全承揽大型项目,业务协同、业务内化的效果尚未体现。二是公司市场化机制仍需完善。专业化整合的后半篇文章仍需持续推进,针对不同业务板块定位不同层级不同股权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子公司的差异化管控不够精准到位,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授权放权机制不够灵活,无法精准激励子公司效能创造。另外,对参股公司外派人员的考核奖惩及监督管理没有及时跟进,存在管理缺位和监督盲点。三是压缩管理层级集聚资源的工作还需持续开展。管理层级跨度仍较大仍存在5级参股企业,管理效率仍不高;部分同质资源如广告资源、通信管道资源分布在不同业务板块和不同的子公司,需要持续推动同质资源集中经营,压缩管理层级提高业务决策效率。

四是持续激发企业改革活力和改革效能,营造改革氛围有待提高。体现在:市场化经营机制活力不足。改革效能尚未充分激发,在协调各业务板块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厘清权责边界和管理流程、实施差异化分配激励机制、强化考核刚性约束等方面亟待完善。特别是在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绩效贡献为依据的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需进一步优化,从而强化绩效考核的刚性约束,提升管理人员考核退出比例。二是“三项制度”改革仍有差距。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针对任命制、委任制、聘任制、职业经理人4种不同类型,尚未建立成熟的内部管理制度,存在制度不衔接等问题。部分企业刚性约束不够,呈现出经理层考核向下传导机制不顺畅,压力一贯到底还有差距,落实“三能”机制“能下”“能少”“能出”还需再加强。目前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事费用率等评价改革成效的指标也较低,改革的成效还没有显现出来。

五是在提供社会服务保障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影响力发挥方面还需持续用力。体现在:一是重大项目策划谋划能力不足。抢抓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谋划、城镇化建设、综合交通等重大政策机遇,发挥市政基础设施的统筹组织优势,协同内部业务板块,策划谋划市路网优化、防洪排涝、特色小镇等基础设施,为城市建设提供可行性的方案提升城市品质的作用和影响发挥不够。二是提供美好出行体验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现有的路况水平、服务区服务水平、出行效率和信息服务满足等方面仍处于行业一般水平,无法全面适应公路行业由“保基本、兜底线”向“悦其行、畅其流”转变,需要持续优化改善不断满足出行便利性多样化需求。

是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不足科技辅助决策的创新力不足。整体上仍存在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无专职科研人员,科技投入整体偏低的问题。对于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方面缺少规划,围绕建设业务、道路养护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围绕双碳绿色交通的研发投入不足;通过科技投入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车户服务水平等方面距离行业一流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下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相关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质量发展是本质要求。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党建引领、创造价值、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守牢底线,扎实推进国资央企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结合国务院国资委近期会议精神,下一步企业将主要围绕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细化改革工作。“坚持一个目标”是指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这一根本目标,“用好两个途径”是指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两个途径。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结合业务需求、行业发展、场景应用,做好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规划,建设集团级数字化运行和调度中心,提升管理决策、路网调度、出行服务、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科学性、效率性;持续四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加快新技术、新材料等产业研究的转化应用,培育科技原创力,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还有在增强创新体系的效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二是进一步提高发展效率不断完善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增强集团化管控、集约化运作能力,注重价值创造理念在行业研究、产业投资中的运用,加强成本管控、管理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精益运营和精益管理。围绕着“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精益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是优化业务资源发挥资源效能。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业务布局,进一步明晰重要子公司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梳理业务协同度弱、管理链条过长的企业,通过调整管控层级、资产组合等方式,推动同类资源汇聚,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理顺产业链业务模式,提升整体经营质量。

是持续深化市场化全员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激励经营层谋经营拼发展的动力,完善并指导子公司制定或修订薪酬考核管理办法,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和工作目标,严格经理层考核评价,打造市场化、契约化、高水平的国企经营管理团队。持续优化全员绩效考核机制,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指导子公司进一步完善全员考核机制,真正实现个人工资与业绩贡献同向同步增减。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强预算管控,引导企业关注业务增长、投资收益和持续动能,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思维和方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是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进一步拓宽外部董事来源渠道,畅通专职外部董事与现职领导人员交流通道,加大董事会成员培养培训力度,建强董事队伍。进一步完善议案联审机制,强化对派出董事履职支撑,加强国有股权代表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督促国有股权履职尽责。及时修订1+3权责清单和董事会授权经理层授权内容,确保各治理主体运行有效,权责利匹配。

六是加大干部人才培养力度。认真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继续探索后备干部的跨领域培养,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组织开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安全治理等专题培训,帮助干部拓宽思路眼界、提升履职能力。围绕业务发展需要,加大亟需人才的市场化招聘力度,补人才短板;盘活内部人力资源存量,提人员使用效率在更大范围内激活、发现、选拔、使用优秀人才,努力营造公平公正清廉的浓厚氛围,夯实人才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