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及新生儿护理质量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及新生儿护理质量影响

雷爱丽

青海红十字医院产后一病区  810000

【摘要】目的:研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至2022年于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乳腺炎、产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能显著降低产妇产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帮助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妇恢复;新生儿护理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人们对医疗水平以及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产科母婴护理质量得到了高度关注。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6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及新生儿护理质量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产妇年龄24~39(27.64±3.28)岁;孕龄38.1~41.2(40.28±0.64)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3~40(27.46±3.07)岁;孕龄38.0~41.4(40.06±0.73)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掌握乳房护理、子宫按摩等并且护理方式;将新生儿送至新生儿处置室,由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沐浴护理和脐部护理[[1]]

实验组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1)护理人员于新生儿出生当日,在产妇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沐浴,邀请产妇和家属在旁学习,沐浴过程中,向产妇及其家属仔细讲解新生儿沐浴及抚触护理的正确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在进行抚触护理前需准备好润肤油、润肤露以及干净衣物等,并将室内温度与湿度调整至合理范围;同时可配合轻柔的音乐来安抚新生儿情绪。(2)采用电脑治疗仪对产妇子宫恢复、乳腺管疏通以及尿潴留预防,调节能量使其逐渐递增至产妇可承受最大限度。乳腺疏通护理:将耦合剂涂抹于治疗片后,贴于产妇两侧乳房使用胸带,将其固定能量调至80MJ,每次20min,每日1~2次[[2]]。子宫恢复护理、尿潴留预防:将耦合剂涂抹于治疗片后,将其贴在子宫底和膀胱区等位置,将其固定好后,将能量调整为60MJ,每一次20min,每日1~2次,配合手法按摩[[3]]。(3)健康指导。向产妇讲解新生儿脐带护理以及尿布更换、常见生理现象、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和臀部护理等新生儿护理方法。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乳头护理方法及母乳喂养技能。

1.3 评价标准

经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乳腺炎、产后尿潴留等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干预后,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乳腺炎、产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n

产后出血

乳腺炎

产后尿潴留

实验组

30

0(0.00)

1(3.33)

0(0.00)

对照组

30

5(16.6)

7(23.3)

4(13.33)

χ2

5.4545

5.1923

4.2857

p

0.0195

0.0227

0.0384

2.2 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对比

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产妇对抚触护理、喂养护理、臀部护理、脐部护理等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对比(n,%)

组别

n

抚触护理

喂养护理

臀部护理

脐部护理

实验组

30

27(90.00)

29(96.67)

29(96.67)

28(93.33)

对照组

30

20(66.67)

22(73.33)

20(66.67)

21(70.00)

χ2

4.8118

6.4052

9.0167

5.4545

p

0.0283

0.0114

0.0027

0.0195

3结论

受到短时间内角色转换以及分娩对身体所带来的疼痛等因素影响,大多产妇在分娩后容易出现各种生理及心理问题,不仅会产妇产后恢复造成阻碍,同样会对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再加上大多初产妇分娩前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和学习不够到位,这也就导致产妇新生儿护理差错事件频发,对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4]]。基于此,在产科护理中应当对产妇及新生儿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促进产妇尽快恢复,帮助产妇更好地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为新生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本研究结果表明,经干预后,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乳腺炎、产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对抚触护理、喂养护理、臀部护理、脐部护理等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对产妇产后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帮助产妇更好地掌握各项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利于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提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吕晓芸.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的影响及对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0):10-11.

[2]郭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的影响及对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01):100-101.

[3]李建云,许金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的影响及对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1):95-96.

[4]王慧.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评价[J].中国临床护理,2016,8(04):33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