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儿科护理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儿科护理教学策略研究

薛婷婷

锦州市卫生学校    121000

摘要探究人才培养导向下儿科护理教学的相关措施。护理专业多数学生实习前了解儿科护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在校期间也接受过儿科护理技能培训。从儿科护理专业学生以及医院儿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对比中能够发现,两组专业态度、专业实践、评判性思维、疾病信息管理、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专业发展等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和医院儿科护士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人才培养;综合素养

1儿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儿科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目前,中职学校很多教师都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仅在实习期间接触过儿科临床,所以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很难给学生提供很好的临床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这一现象是一短板,直接制约着儿科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的结合,影响了儿科教学质量,无法给学生提供临床经典案例。再者,学校年长教师多年来未到医院进行进修再学习,与临床脱轨时间较长,很多专业知识都已脱离临床实际操作,对护理专业知识只能照本宣科,相关疾病缺少经典案例的分析。

1.2实践课程缺乏

学校在儿科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理论课与临床实践课所占的比例不平衡。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少,影响了学生临床实践的锻炼,阻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使有到医院见习的机会,但到儿科见习机会基本少之甚少,很多儿科的基本护理技能操作学生都很少接触。上课讲到保暖箱、光疗箱的操作,就只能照着书本知识讲,无法做到实物示教。再者,提到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如何操作,有哪些用物准备时,学生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相关的用物,严重脱离现实教学。

1.3人文素质教育缺失

中职护理学生在校时间仅有两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学习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课程,又要掌握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课程安排紧凑。所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上,教师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很难有多余的时间给学生灌输思想方面的问题,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就存在很大漏洞。如今的医疗环境,护患关系比较紧张,护理人员除掌握护理技能外,还应不断学会如何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中职学校学生自身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在校期间缺乏人文素质的教育,走上临床对于紧张的医患关系处理存在隐患。

2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儿科护理教学策略

2.1注重岗前培训

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岗前培训和医院护士言传身教,能够让护理专业学生确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深刻领会护理工作重要价值,充分激发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换位思考,以患者家属的角度充分考虑问题,避免冲突以及矛盾的产生。护理人员要不断地提升操作技能水平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灵活地调整心态,学会更加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工作,合理的使用体力以及脑力劳动,有效提升心理耐受力。如果工作与生活受阻,那么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调整,提升适应能力,当遇到患者家长情绪激动的时候要学会忍耐,不要和患者家长之间发生矛盾。只有具备了娴熟的操作技术、丰富理论知识以及良好沟通技巧的情况,才可以得到患者以及家长的充分信任。

2.2明确培养目标

儿科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小儿喂养和营养、生产发育、小儿护理、儿童保健以及小儿常用护理技术等。儿科护理对于小儿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所以,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持续提升。对高校而言,护理专业学生要掌握这些专业技能以及知识,才可以确保工作效果与质量。其次,儿科护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在具备护理知识与护理理念的基础上,要保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一线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还要具备职业素养,产生良好品行,这样才可以保证工作的质量,充分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要紧紧地围绕着市场需求,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贯彻落实工学一体化的目标,在保证学生储备充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临床护理水平。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专业素质相对较高,可是因为培训手段不足,学校缺少全面而又健全的讨论与调研,最终会造成学生临床服务水平低下。所以,要尤其注意这方面的培训以及落实,将培养良好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具备优秀临床护理能力以及技术水平作为学校的终极教学目标。

2.3引导学生重视基础护理操作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通常具备了重视理论,轻视基础护理的行为以及思想。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会占据护士的大量时间,有的学生感觉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以后,到了临床上做那些琐碎护理工作没有太大的价值[5]。为此,待学生操作以及教师示范以后,教师会让学生回答护理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针对学生答案当中所暴露出的不足,教师要给予有效的补充,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护理专业的实际价值。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充分尊重并且喜爱这项护理职业,才可以对学习以及后续工作产生更加积极的态度。

2.4注重培训内容与计划

注重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按照儿科护理中常用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灌肠、吸氧等诸多内容,每周对一项内容进行重点培训,选拔那些技能操作熟练、责任心强的护理骨干开展集中示范性操作,并且进行督促培训,由带教老师与护士长进行集中考核,对考核中暴露出的难点和弱点要开展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进行培训和补考。此外,制定出详细的奖惩制度,对于进度比较大,同时可以快速掌握培训内容的相关人员要给予奖励,反之则要给予惩罚,加快培训的进度,提升工作积极性,不断缩短培训的周期。

结束语

十九大以来,随着新时期医疗改革步伐的持续深入,临床越来越重视儿科领域医学教育的研究投入,对儿科护理人才学科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阅读文献资料基础上联系教学实际,总结了影响护理教学中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普遍性问题,并针对儿科教学实践中的相关培养路径提供了一些思路。学科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护理教育中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研究应在理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样本实验,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梅,胡高杰,刘国强,朝鲁门.儿科护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运用能力的路径探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S2):293-295.DOI:10.16343/j.cnki.issn.2095-512x.2019.s2.122.

[2]周密,陈静雅.儿科护理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教学改良[J].护理学杂志,2019,34(21):53-55.

[3]陈建恒.浅析翻转课堂在中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09):30.

薛婷婷1986年10月,女,辽宁锦州,本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