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张蕾蕾

邱县第二中学附属小学  河北邯郸  057450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改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核心知识点,运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从兴趣激发、情境创设、习惯养成三个方面提出了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可以行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这些也恰恰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体现。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运算能力并不是单一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思维,同时,运算能力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基于此,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及评价进行了详细论述。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很多时候学生对数学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其主要原因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数学这门学科又是小学阶段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自身成长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依托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就现阶段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数学教师固守成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甚至使用的训练方法不科学,让学生重复练习计算题,这样不仅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反而消磨掉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导致学生对小学计算题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1.2小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很多小学生在计算题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因为计算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对步骤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计算的步骤出现遗漏或者是混淆,就会导致其计算的结果出现错误。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自身并没有养成科学严谨的良好习惯,因此会导致计算结果有误。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题目都是应用题,需要学生认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内容,从而拥有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但是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养成这一习惯,在看到大量文字题目的时候,不会对题目进行认真的阅读和思考,反而是盲目地下笔计算,胡乱套用所学的各种数学公式,较为敷衍地完成题目的计算。

2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2.1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数学学科的具体化,既有核心素养的一般性,有着数学的学科性和学段性。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建立正确的认识,对运算能力的内涵和结构进行科学的把握,以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制定合理的运算能力培养策略。另外,教师要注意生成意识在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对运算能力生成中所具有的过程性、层次性、主体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建立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生成。

2.2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才会将数学学习视为自己的学习需求,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要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主要原因。为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让学生发现运算过程中的乐趣,教师要不断地拓展运算教学涉及的内容,根据丰富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学习价值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而言,无论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通过悬念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都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运算的解决,让学生产生想学、想计算的冲动,从而使教师带着学生的探究欲望完成数学授课。比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展示了几组相同数量的气球,让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3+3+3+3=12;再出示几组相同数量的笔记本,笔记本的数量为:5+5+5=15,让学生观察这两组数在加数上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能够看出这两组数其中每一个加数都是相同的。根据列出的这两个式子,教师让学生试着举例子。有学生根据自己书桌上摆的两根笔和同桌桌子上摆的两根笔,列出了算式:2+2=4。还有学生将自己和同桌手指的数量进行了计算:5+5+5+5=20。学生开始举例,教师将学生举的例子写出来,并让学生再次进行观察,学生所举的例子有简单的2+2,也有3+3+3+3+3+3,不仅写起来麻烦,而且在计算时也有可能看错。因此,教师通过这几组式子的对比,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乘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3理解算理,形成计算方法

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除了要让让学生对运算技能进行掌握以外,还要让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以此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促进算理与算法的融合。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促使学生对运算的形成过程和原因见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数量关系与生活实例来理解算理。比如,在进行有余数的小数除法计算题时,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例题“食堂有4.2吨面粉,若每天食用90千克,最多能食用几天”?大部分学生都会里出这样的算式:4.2÷0.09=46(天)⋯⋯6(吨)。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阐述以下,再引导学生进行验算:0.09×46+6≠4.2,使其能够主动发现错误,接下来带领学生理解4.2、0.09、6各自的单位,可以看出余数大于除数,并且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剩下的米不可能多于之前的总数,多方面分析,说明学生们的计算是错误的。随后,教师再将正确的解题方法讲一遍,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百倍,余数也扩大百倍,因此,正确的余数应该缩小百分之一,也就是0.06。

2.4注重口算教学,夯实运算基础

口算与笔算,是小学数学运算的两种基本形式。口算是笔算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运算技能。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口算水平,夯实其运算基础。学生只有口算熟练,笔算才能更加得心应手,节省运算时间,提高解题效率。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口算热情,养成口算习惯,熟练口算技巧。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运算练习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口算教辅书是学生练习口算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多数教师会要求学生使用与其口算能力相符的口算教辅书,并为其布置每天需要完成的口算任务,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这作为基本的数学作业,学生大都能够轻松完成,但为了让学生长期保持口算的兴趣,教师还要挖掘更多有效的资源,开展多样的口算练习活动,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口算技巧,为其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运算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时,采用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抢答口算题目,营造竞争、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开动脑筋,锻炼运算能力。教师还可以将口算题目写到卡片上,让学生随机抽取卡片,回答题目,并规定在三秒内给出正确回答可积1分,超时或回答错误,则不积分,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口算的兴趣。教师坚持在每堂数学课开展口算活动导入教学,有助于学生口算习惯的养成,发展学生的运算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提升学生的运算素养,需要教师借助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思考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分析运算的本质。与此同时,学生运算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作为教师,不仅要设法提升学生的运算素养,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要在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分析数学算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探究到数学学习的本质。

参考文献

[1]肖梅.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分析[J].亚太教育,2020(6).

[2]孙强.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0(1).

课题项目: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1YB171,本论文为该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