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肺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肺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张红娟 ,马荣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7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的护理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随机甄选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主体,将所有患者依据信封随机抽取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探究组47例患者采用肺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数据分析:探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小于探究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进行肺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荐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管拔管后;康复护理;效果;安全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与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这一病症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但对这一病症的具体病因临床医学还没有确切的结论。本次研究选择94例在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研究在气管拔管后予以患者肺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以及安全性,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始于2020年4月,结束于2022年5月,共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此次研究,剔除和选取标准:剔除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剔除不能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剔除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剔除病历资料缺失或者不真实的患者;选取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选取进行气管插管治疗且符合脱机拔管的患者;选取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的患者[1]。用信封抽取方式将研究对象予以分组,探究组47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低值为43岁,高值为75岁,平均值为(63.74±5.27)岁;对照组47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低值为44岁,高值为75岁,平均值为(63.25±5.16)岁,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没有意义,P>0.05,院方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遵照医嘱进行药物运用,同时进行抗炎、祛痰治疗,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预防呼吸道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2]

探究组予以肺康复护理,内容有:(1)呼吸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学习缩唇呼吸额膈肌呼吸,每日做3次,每次做6次。腹式呼吸:双手放置在肋骨下缘,缓慢吸气,腹部逐渐向外突起,屏气2-3s后放松腹部呼气,每日训练3次,每次15min左右;坐式呼吸训练:患者床边或者椅子上保持坐位,双手握拳,双臂下沉,肘关节屈伸,伸展时呼气,弯曲时吸气,深呼吸4-8次;双臂抬起,肘关节屈伸,展时呼气,曲时吸气,深呼吸4-8次;双臂搭在同侧肩上,左右旋转,旋转时吸气,复位时呼气,深呼吸4-8次;每日进行3次训练,每次顺序完成2-3组即可;(2)咳痰训练:咳嗽时应该保持作为或者站位,上身轻度向前倾斜,深呼吸后连续咳嗽3次,注意咳嗽时闭紧声门,将膈肌抬高,痰液粘稠,咳痰效果差的患者可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后再进行排痰,避免剧烈咳嗽;(3)运动训练: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针对其病情控制状况进行运动计划制定,患者可依据病情进行散步、弯腰、太极、爬坡、慢跑以及游泳等训练,训练过程中应有医护人员在侧陪同,观察患者的锻炼状况与耐受力,运动训练应注意循序渐进,叮嘱患者不可过度训练,机体耐受为适宜[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常见不良反应有:呛咳、喉痉挛、上呼吸道阻塞、低氧血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行X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探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探究组护理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的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探究组

47

21

25

1

46(97.87%)

对照组

47

18

23

6

41(87.23%)

X2

-

-

-

-

3.858

P

-

-

-

-

0.049

2.2探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探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的对比

组别

例数

呛咳

喉痉挛

上呼吸道阻塞

低氧血症

发生率(%)

探究组

47

1

1

0

0

2(4.26%)

对照组

47

3

3

2

1

9(19.15%)

X2

-

-

-

-

-

5.044

P

-

-

-

-

-

0.024

3 讨论

药物治疗是现阶段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较常见的方式,气管插管是病症较为严重者常用的呼吸改善方式,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气管拔管后易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规护理方式能够指导患者改善,但肺康复护理内容有限

[4]

  本次研究结果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予以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为:肺康复护理在气管拔管后能够及时评估患者的机体状况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正确呼吸,有效咳痰,适当进行运动提高机体的耐受力,使患者在气管拔管后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恢复自主呼吸,循序渐进予以肺康复护理可使机体的自主呼吸与耐受力逐渐恢复,对患者拔管后呼吸恢复有显著的促进功效。

综上:肺康复护理在慢阻肺气管拔管后,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应用价值显著,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丁丽华.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2,46(12):1495-1497.

[2]赵虹,高小丽,郭贝贝,等.物联网联合多学科诊疗康复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效果的影响[J].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2,3(03):187-192.

[3]胡晓明,蒋小瑞.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04):541-542.

[4]肖璐,邓述恺,郑燕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肺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07):85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