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的临床研究

刘金泰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对外周血管介入患者实施桡动脉途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80例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介入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桡动脉途径介入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治疗过程中有效通过经桡动脉途径治疗模式,这样可以呈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使其治疗效果显著提升,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问题。因此这种治疗模式具备推行的价值。

关键词:经桡动途径;外周血管介入;临床疗效

0引言

在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股动脉途径来操作的,以股动脉为着手点选择相对应的穿刺入路,因为股动脉相对来说比较粗壮,定位更加精准,所以在临床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往往采取这种模式。然而该模式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有效通过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外周血管介入,这样可以减少穿刺部位,同时定位也十分准确,损伤程度相对来说比较小,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血管并发症等,同时也可以使患者更加安全舒适,所以这种途径介入模式有更加良好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据此,本次研究着重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外周血管介入的应用价值,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涉及80例患者,为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接收的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包括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在49岁至76岁间,平均年龄56.35岁。在具体研究环节,根据动脉选取途径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0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实施股动脉途径进行外周血管介入;针对观察组实施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外周血管介入。在具体操作环节落实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选择相对应的桡动脉穿刺点。明确切入点的具体情况,把握桡动脉的相关特征。在手术之前,要针对患者的血管情况和动脉动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有效检测,把握动脉的血流状态,并充分做好有效检测和记录分析,并且着重消毒杀菌。对于前臂皮肤和右手要进行无菌巾的敷设。同时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部位,明确其穿刺点,然后通过少量配置的混合液,有针对性地通过桡动脉利用导管在桡动脉开口部位进行有效穿刺。

其次,放入相对应的扩张支架。要确保扩张支架为球囊形状,依次体现出应有的穿刺效果,在手术结束之后要确保动脉销得到有效发出,并且利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对于患者进行有效止血,止血时间大概在1.5小时左右。针对某些血小板减少或者血供凝血功能障碍等相关患者可以延长到两个小时。

第三,有效防范并发症。针对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或者皮下渗血等情况进行有效观察和检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着重针对患者的体位和活动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在手术之后一天对患者的桡部位是否出现血肿等情况进行严格观察和检测,如果出现异常指标,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应对和处理。同时要观察患者的桡动脉搏动有没有出现减弱等情况。同时对于前臂是否疼痛或者有穿刺并发症也要进行严格检测。如果患者的桡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搏动减弱等情况,在手术之后的一个月要做好超声检查,以此进一步有效明确患者是否出现桡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等相关问题,然后结合具体的检测情况进行应对和处理。

第四,明确相关评价标准。在应用桡动脉途径进行外周血管介入的过程中,也要明确相对应的评价标准。穿刺成功的标准主要体现在通过脑动脉销插入到脑动脉内部,并且确保导管进入到靶血管,进而在后续的操作方面更加顺利的进行,以此确认其手术成功。同时也要着重针对脑动脉穿刺成功率以及整体的手术成功率进行有效记录和深入分析,并且在整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引导患者密切配合,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充分规避和有效管控对于脑动脉进行精准有效选择,同时也要确保相关设施设备以及材料等等符合具体的要求标准,全过程实施无菌操作,以此体现出应有的并发症防控效果。特别是针对某些肢体缺血或者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要充分做好管控,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手术疗效,同时要防范可能出现的局部血肿或者严重疼痛等问题,防范可能出现的脑动脉痉挛等情况,进而体现出更加良好的穿刺和手术成功率。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卡方检验,用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00%和0,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和10%,P<0.05。

3讨论

在临床调研中可以充分明确,经桡动脉途径对患者进行外周血管介入,所呈现出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其优势得到临床的检验和印证,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明显减少,避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针对该类穿刺和手术治疗的患者,也要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和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在穿刺的过程中积极有效的配合,特别是针对某些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把握穿刺的注意事项。在针对桡动脉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明确具体部位,对于血脉搏增加显著的位置进行有效穿刺,在患者有效配合的基础之上,这样可以防范可能出现的穿刺点并发症等问题。同时,在该类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要防范可能出现的脑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等相关问题,通过对桡动脉的检测和论证,并且在患者有效配合的基础之上,这样可以避免或者减少脑动脉痉挛等相关问题。同时要防范可能出现的血肿或局部出血等情况。因此要充分掌握止血的力度,使脑动脉能够保持在畅通的状态,在应用压迫器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压迫的强度,以此体现应有的穿刺效果。

通常情况下,该类患者往往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病情危急或者情况复杂等相关情况,因此在有效应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外周血管介入的过程中,要引导患者有效做好体位管理,在术后的卧床制动方面要有效加强,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要充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密切配合各项操作,以此在外周血管介入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平稳有序的推进,进而体现出应有的手术介入效果,为患者治疗作用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4结论

由上文研究可明确,在针对患者进行血管介入的过程中,有效实施经脑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的过程中,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因此这种穿刺和介入模式有推行的必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贺帅杰.经不同途径行血管介入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

[2]宋飞,向盈盈,张纪贵,等.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肺鳞癌的对比[J].医疗卫生·2021,(9):65-66.

[3]吴春锋,夏训和,沈晓燕,等.miR-21和miR-218及miR-23a表达水平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价的意义[J].健康与卫生·2021,(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