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措施

曹潇

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窝刘完小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方法,如何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心的设计突出教学方法的创新特色,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光彩,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原理,还要求学生通过抽象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在认识现象和掌握知识的整体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具体思维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思考,而处于具体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过渡阶段,如果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会大大加深其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在对知识的应用环节,会更贴近生活化的应用,帮助学生消化抽象性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学不仅基础,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一门有趣的课程。然而,在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陈旧的教学方法,数学兴趣迅速下降,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有效提高。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这项倡议,教师需要对数学课堂进行相应的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将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到整个数学课堂中,方可实现培育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1、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问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可以帮助他们积极质疑提问精神,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都很强。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好奇心,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不至于削弱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也要正确地向学生灌输教材和教学方法可能存在一些错误,要告诉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鼓励广大学生多参与互动,多参与解答和踊跃提问,通过这些行为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它们有着相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但在共性之下又存在着个性。所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来进行评价和引导,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提出的质疑,即使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的,教师也要耐心引导,鼓励学生多思考问题,多表达,多质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尽量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发散思考,提高其思维灵敏性,引导他们进行创新。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措施

2.1、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个体,分清他们的差异,然后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培养学生。在设计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问题时,要突出教学的层次性。通过有效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结合自己最近的发展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要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长度问题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尺子去测量自己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长度、高度和宽度。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对长度单位有直观的感知,并且能够区分。

2.2、多元化教学模式介入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从生活实践探索到知识探索的过渡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兴趣对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帮助。学生对一个具体问题的思考,往往来源于兴趣引导下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五章“方向与位置”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变换学生的座位,通过位置更换让学生描述A 在 B 的什么方位?在没有更换前,A 在 B 的什么方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完成学习,并通过座位的调换,帮助学生养成对生活问题的实际思考,如我们可以通过地标建筑物的记忆,了解自身方位;可以通过小朋友间的不同身高情况,在班级里调换位置;在野外时,可以利用哪些数学知识判断自己的方位与位置,以此引发学生的广泛思考,在思考与交流中,逐步形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对不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2.3、提倡自主探索鼓励合作学习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明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要求,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定位,以指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面对新时期的育人任务,教师应改变知识的传授方式,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协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现数学,创造数学。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空间,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把学习过程变成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可以逐步进行教学。当学生初步认识和学习 1/2 后,可以要求学生以自主动手的方式,思考如何将正方形折出 1/2,先由学生自主思考,随后小组讨论,展示思考成果。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折出了 1/2,有的学生还折出了 1/4,此时教师就要及时地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进一步对学生引导。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结合下,学生可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实现创新思维发展的效果。

2.4、情境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创设情境,情境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加自主。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学生构思和还原学习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需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积极表达对数学内容的想法,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要注意使用好的数学语言,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设计符合学生现阶段认知水平的数学活动。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时,教师通过创设“在校园中有一块多边形的草坪,如何求出它的面积”这一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的计算出它的面积。

结束语

综上,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同时,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新环境,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旺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吉林教育,2016(09):33.

[2]周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6(02):21.

[3]周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6(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