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初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王莹

大竹县第九小学 635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提升,教育部门的传统教育方式应该进行变革。在小学时期的学习中,语文课程占比较大。朗读一直是语文课程中教师教学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对阅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但部分教师在实施朗读教学时,即使安排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却收获甚微,如何采取有效的朗读教学方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一、意义

(一)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无法全部理解语文课程中蕴含的知识能力与思想程度,班级中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对知识掌握不全面甚至厌学的情况。故教师需要采取朗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中文章所蕴含的深意。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安排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使其可以充分感受圆明园昔日风景的壮观秀丽与被毁灭后的凄凉萧条,感受近代列强诸国侵略我国的无力感,教师再通过引导,使学生将当时腐败的清政府与现在我国的繁荣昌盛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对我国的发展充满自豪。故通过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义和作者的情感,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二)再现文章情景

借助想象,在脑海中想象勾勒出作者所描绘的情景,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学《彩色的非洲》时,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前往非洲观看过真实的景色,但是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文章一边朗读,一边播放非洲的环境音,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作者所描绘的非洲景色,或通过图片、视频再现绚丽多彩的非洲景色,进而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注入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范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朗读文章的重要性,对于部分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学生可能仅凭自身能力无法充分理解,故教师可以范读文章,学生闭眼倾听,认真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战友情谊、革命情谊、红军长征的精神等太过于复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朗读重要的文章段落,如老班长钓鱼时的动作描写、老班长与其他同志的对话描写等,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实现对文章的情景再现,使其充分理解老班长在红军长征中所体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教师范读的教学措施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更快更好地完成对语文教材中文章的学习。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对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合理建立科学的朗读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以科学合理的朗读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快更好地提升朗读能力。学生需通过正确的教师评价,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但据观察,大部分学校开展语文课程的朗读环节中,都没有确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较多教师在听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后,只是随意给出评价,无法激励学生日后在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强化自身的朗读能力。例如,在教学《白杨》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安排全班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文章前往讲台进行朗读,并由教师和其余学生依照制定好的朗读评价体系对该学生的朗读进行打分,以激励赞扬为主,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使学生可以充分感知到被肯定、赞扬的快乐,进而可以更加投入参与到日后的语文朗读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同时对于部分朗读还存在问题的学生也要以合适的方式指出朗读中存在的错误,使学生对自身的不足可以做到心领神会。

(三)明确字音、字义,保证学生正确朗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语文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这里的知识储备是指小学生对于字音、字义还有词语的学习程度并不完整,有很多字和词只知道一半的含义,甚至完全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1]。这样的情况导致小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完全掌握文章的意思,仅仅是为了朗读而朗读,影响了实际的朗读效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时,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例如,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首先是以简单的诗歌、故事为主,如《七步诗》《春晓》等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含义简单直白。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三、四年级会逐渐接触到小说和各种神话故事。如《猎人海力布》《女娲补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无论阅读的是哪一个类型的文章,教师第一步要做的都是纠正学生的读音,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最快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朗读上是不可取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爱玩,不可能将所有的时间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所以就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当根据课堂中所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指导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内容,从文字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写作的背景,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朗读内容方面的指导,还要对学生的朗读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方法和阅读方法抓住文中的重点,使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文章中,使学生了解到字里行间营造的意境。

(五)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

帮助学生明确读音和含义,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进行朗读教学的第一个阶段,但并不是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任何一种题材的文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学生可以明确文章的大概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背景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田忌赛马》和《草船借箭》这两篇文章主要体现的都是智慧的运用;《军神》表现的则是主人公坚韧不拔的意志;《威尼斯的小艇》展现的是威尼斯的风貌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特点,体现出作者对威尼斯的喜爱之情。每一篇文章的内容都夹杂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发现这些情感并让学生进行感悟和体会,最终将学到的精神和体会的情感融入自己的语文运用中,才是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六)加强学生体验

朗读教学通常都是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及时的反馈和读后评价,对学生会起到重要的鼓励作用。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展现出满意的笑容和赞赏的眼神,通过实际的动作和神情,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在朗读训练时,教师通常会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全班齐读、男女生接龙读、由某个学生作为代表带领全班同学朗读等。在这些方式中,通常都有双方或三方的参与,在全班同学齐读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而在进行其他朗读形式时,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其他学生对朗读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寻找朗读者在朗读过程中的亮点和特色,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吸取经验。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可以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不断带给学生朗读的新鲜感,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朗读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强自身的教育实力,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动态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理解文章和朗读文章的能力,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语文课程是小学时期的重要课程,而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故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朗读锻炼机会并施行有效指导,进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玉娟.朗天下文章,读情感之道——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1):95-96.

[2]杨清春.让学生在读书声中成长——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思考[J].新课程,2021(46):149.

[3]施必玲.用心读出文字的生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99.

[4]王倩.课堂有味是书声——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对策初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9):19-20+22.

[5]杨薏.中年级小学语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以《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为例[J].七彩语文,2021(4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