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模式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复苏护理操作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24
/ 2

风险管理模式在无抽搐电休克 (MECT)复苏护理操作中的应用价值

宋秋月 王健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复苏护理操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无抽搐电休克复苏护理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进行,按照患者住院的时间均分,两组各34例。其中,通过传统模式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风险管理模式的为研究组,比较护理工作的效果。结果 两组风险管理的用时对比,研究组明显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管理后两组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对比,研究组明显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风险管理模式在无抽搐电休克复苏护理操作中的应用,能够减少管理的用时,降低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风险管理模式;无抽搐电休克复苏护理;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risk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nursing operation of MECT resuscitation. Methods 68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0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3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Among them,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l is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risk management model is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effect of nursing work is compared. Results the time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two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tudy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mode in the nursing operation of recovery without convulsive electric shock can reduce the management time,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events, and has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mode; No convulsive electric shock resuscitation nursing; Application value

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也叫作电击疗法,是在患者的体内注入肌肉松弛剂,然后通电对患者大脑进行刺激,让患者的意识丧失,从而达到对精神疾病的无抽搐发作治疗,该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较广,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副作用较少,但根据实践结果显示【1】,在治疗后的复苏期,患者常出现跌倒、心率异常等风险事件,对患者的安全性造成影响,需要加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鉴于此,本次研究即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在无抽搐电休克复苏护理操作中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无抽搐电休克复苏护理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进行,按照患者住院的时间均分,两组各34例。其中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9:15,患者年龄在2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8±17.38)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8:16,患者年龄在24-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81±17.81)岁。两组在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参照组于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并进行记录,患者恢复清醒后观察30分钟,确定无异常送回普通病房。研究组对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治疗前护理管理

治疗前对患者各项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提醒患者将可活动假牙等取出,将大小便排净,按照操作规定禁食禁水。建立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成员构成包括医师、麻醉师及护理人员,对患者风险指标进行评估,以此为依据对护理管理方案进行制定,准备好急救所需的器械和药物,术前检查设备性能。

1.2.2治疗期间护理管理

治疗过程中患者平躺于硬板床,使用沙袋将其头部固定后,对静脉通道进行维持。使用麻醉机对患者进行持续正压通气,保证患者的通畅呼吸。对患者心电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对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1.2.3治疗后护理管理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呼吸情况及体征等进行观察,加强对复苏阶段风险事件的评估和预防,保证中心负压的状态,静脉通道于患者呼吸平稳后撤出,对患者穿刺点进行按压止血。患者生命体征完全恢复后将其送回病房,完成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管理的用时,及管理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t和x2进行检验,(61eeb6595f3d0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作为计量资料,对比有显著差异时(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风险管理的用时

两组风险管理的用时对比,研究组明显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风险管理的用时对比(61eeb6595f3d0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

组别

例数

管理用时(min)

参照组

34

24.32±3.87

研究组

34

12.89±2.55

t

-

14.381

P

-

0.000

2.2对比管理后两组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

管理后两组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对比,研究组明显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管理后两组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舌后坠

呼吸退减

心脏暂停

肌肉痉挛

发生率

参照组

34

3

2

1

3

9(26.47%)

研究组

34

0

0

0

1

1(2.94%)

x2

-

-

-

-

-

7.503

P

-

-

-

-

-

0.006

3 讨论

对于重度抑郁、精神分裂等疾病来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的大脑进行电流刺激,让患者的正常意识丧失,从而对疾病达到治疗的效果【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有效性较高,且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但部分患者常在复苏阶段发生风险事件,影响其治疗效果,并对患者安全性造成潜在的威胁【3】。风险管理模式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提前对患者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预防方案,并准备好需要的急救药品和用具,保证能够及时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4】;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异常;治疗后密切关注患者复苏情况,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措施,其在无抽搐电休克复苏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面临的风险性【5】。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护理后,其风险管理的用时及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更低。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模式在无抽搐电休克复苏护理操作中的应用,能够减少管理的用时,降低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程融,吴敏,董红娟.心理护理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分析[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03):181. 
  [2]梁艳华.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对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干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9):108-109. 

[3]刘如萍,薛莹莹,彭雅莉,等.个体化舒适护理对改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01. 
  [4]李金蕾,刘琳.个体化舒适护理对改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1):152. 
  [5]龚蕾,朱春燕,刘莉娜.环节质量控制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治疗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9,23(8):1563-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