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

郭亚瑶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453000



摘要:老龄化主要通过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动能力以及社会功能状况进行体现,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来反映。因此,改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实现健康老龄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检索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相关理论、测评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制定改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老龄化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持续不断地增加,截至2018年已达到2.4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7.9%,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老年群体在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其他原因,农村老年人更是处在一个较底层的位置。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注重孝道的国家,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关注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关注对象是农村老年人,总结评述前人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在主观幸福感的初步研究阶段,研究者们常采用比较简单的测试方法如单项测试方法,描述老年人幸福感水平;在解释阶段,研究者们开始将理论模型与主观幸福感相结合,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在实证性研究阶段,研究者们采用各种测量工具,测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但是目前研究者们对主观幸福感概念尚未达成统一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体现在个体生活满意度和正、负性情感方面,具有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特点。由此可见,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改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2 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影响因素

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主观和客观因素两大类,但是研究大多集中于客观因素的探究。究其原因,在于主观因素难以测量,客观因素相对易于测量,且能通过干预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如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还有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社会保障、有无子女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在阅读大量文献后,本文认为社会支持、健康状况以及经济状况3大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影响最显著。

2.1 生理健康状态

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老化,身体素质逐渐下降,所以其主观幸福感容易受到生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张宏宇对空巢老人进行研究发现,完全自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评分是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的1.344倍,说明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更易感觉到幸福。另有研究表明,衰弱可以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如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尚可,衰弱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不是很大。对山东省老年人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衰弱程度越高,其对生活越不满意。还有研究显示,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与其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生理健康状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心理健康状态

人格特征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格特征可以决定老年人面对和处理生活事件的态度,态度会直接影响事件的发展状况,从而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人格特征在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且自我效能感越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也越高。老年人由于机体生理功能的下降,对生活逐渐失去了控制,并且适应不了由原来照顾孩子到自己被孩子照顾的角色转变,所以主观幸福感受到控制感的影响,而相关研究发现,控制感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主要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独特指标。对老化持有积极感知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也更高,生活的积极体验也更多,从而他们的幸福体验感也更强。研究表明,老年人若拥有较高水平的自尊心与内部协调性,其正性的情感体验会更多,生活满意度也会更高,

2.3 行动能力与社会功能情况

行动能力和社会功能健康指发展和维护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功能发挥的过程。在社会参与方面,老年人通过有效的社会活动可以保持身体健康,拓展社交范围,增强自己的尊严感。并且在社会参与过程中,老年人可以从中获取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从而有助于增加正性情绪体验,减少孤独感体验,进而提高主观幸福感。所以,提高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对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应对方式方面,当老年人遇到问题时,若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困难与问题时,其通常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体验。因此,采取有效合理的应对方式对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3 提高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对策


3.1 给予老人更多社会支持,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

首先,子女应该有孝顺老人的意识。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子女是给予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最主要部分。子女要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水平,满足老人生活上的合理需求。但是,子女仅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支持远远不够。农村老年人面对快速变迁的社会、生命的枯竭,有极大的焦虑感和孤独感,农村老年人在子女外出打工时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子女应该更多地陪伴老人,给予老人精神上的陪伴,与老人多沟通交流,使老人的心理更加健康。只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支持,才能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其次,农村老年人应多与邻居亲友交往,和睦的邻里关系和亲戚能够削弱老年人的孤独感,毕竟子女不能24h常伴左右。老人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地面对晚年生活,才能更加幸福。

3.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中国农村的养老模式一直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家庭养老逐渐面临解体。因此,政府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一方面,大部分中国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待遇,部分享有的养老金水平较低,因此需要完善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增加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险的种类,提高养老保障待遇。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经济收入减少,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因此需要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参加或享受社会保险,使得农村老年人在年老和遭受疾病等较弱势的时期得到救助,缓解由于疾病、贫困等导致的经济压力,从而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综上所述,国家应给予相对弱势的农村老年人以更好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并保证确实保障和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同时,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普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观念,对一些常见疾病建立一定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3.3 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受经济状况影响极大,甚至在一些研究中认为经济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影响是最大的。虽然社会整体经济发展迅速,但一些贫困和偏远的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与城市相比仍然不高。随着农村老年人的年龄增大,他们的收入来源单一且收入极其不稳定。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大部分依靠子女的支持和亲友的接济,会增加老年人的心理负担,从而降低老年人的幸福感。因此,需要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农村老年人有与城市老年人一样可以健身和娱乐的机会。同时,要增加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的渠道,不断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让他们不再为物质和生活担忧,进而削弱经济状况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影响。

参考文献:

  1. 方黎明.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54-63.

  2. 崔红志. 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8省(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5(4):72-80.

  3. 崔红志. 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8省(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5(4):72-80.

  4. 吴菁,黄慧敏.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4-26.

  5. 何安明,惠秋平. 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7):4939-4942.

  6. ] 朱晨,杨晔 . 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健康效应:基于“千村调查”的数据 [J]. 农业技术经济,2017(12):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