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也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让学困生也可持续发展

丁建宁

慈溪市沧田实验学校

摘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促进他们在学习上能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帮他们树立信心、认识自我,创设适合学困生的学习环境、把握对学困生的教学要求等方面去实现。

本人从教小学数学多年,所任班级大多数班中都有学困生,到了高年级有的学生几乎成了“数学盲”。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也各不相同,由此而产生的学困生,本应是在情理之中,并且还可以转化的,至于发展到“数学盲”,就不合情理了。追踪他们数学学习的历程,他们并不是一开始成绩就很差,应该说是相对较差。但往往后来就发展到成绩几乎没有的地步,究其原因,我认为他们在学习的起始阶段(低、中年级)由于各种原因逐步地放弃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发展。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因此如何转化学习上的后进生,促进这些学困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基本有两大类: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二是周围环境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周围环境的因素中的不利因素,教师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只能尽力去起到一些协调作用;学生自身的原因,要教师长期单独的帮扶也不现实(因需关注的人多而工作时间却紧,学生在家的情况也没办法明显改变)。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1. 倾注一片爱心,沟通情感,用真情换信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教不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学困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是长期缺少爱。因此处于特殊境遇的学困生特别需要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沟通师生情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言论自由的学习氛围,开启学困生封闭的心灵。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就是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学困生的心态,去全面的了解他,甚至要有所偏爱,让其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困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是差生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蒙发上进的心理。例如,我班贾同学,头脑不是很灵活,上课总是爱开小差,学习成绩比较差,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那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造适合学困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例如,我们班的宣同学以前听不懂其他同学的发言,只顾自己玩。现在他在同组同学的帮助下他能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并且能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的提问,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困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细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充分让学困生的“闪光点”增光,帮学困生树立信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蕴藏的优点,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并能及时“点化”,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的学生对问题地理解总是不正确,但在他们思维过程中总有点新鲜的东西,甚至是奇思妙想或创新意识,教师就赞扬他的这个“闪光点”,并指出这一点值得同学们学习,同样也指出目前所学的知识还需要认真学习。用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某一“亮点”来激励他对整个学习过程的重新审视,重新学习。

四、在数学学习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困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

对他们立足于争,着手于拉,极积创造条件,给他们一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便克服消极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或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让他们上黑板做一些基本的练习,总之要把最基本的知识点让他们掌握,至于进一步的发展题或基本知识的拓展内容可以让他们暂作为一种了解的内容。这样,在他们的数学历程中,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掌握的,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不会伤失,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教师要尽量避免好心办坏事,我们的绝大多数教师本着严格要求的原则,对全班学生一视同仁,认为对学困生降低要求,就是在姑息他们,不顾及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致使他们在学困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位的帮扶,并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关注就能解决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长期地关注是最方便、最有效,能使学困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只要教师有爱心、耐心、恒心,信心,科学施教,辛勤耕耘,学困生这些特殊的花蕾也一定会地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让我们品尝到教育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