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批评理念下的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3

艺术批评理念下的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探索

王潇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开展艺术批评活动,开展艺术批评可以改善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借鉴沃尔弗、吉伊根的艺术批评理念,探索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改革。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音乐欣赏作品,认真细致地分析作品,为幼儿讲解音乐作品的相关信息,引导幼儿自主表达批评感悟,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批评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艺术批评理念;大班幼儿;自主表达

项目来源: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学前教育专业“两段式、全程化、进阶型”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的研究;项目编号:2018T73。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园大班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适宜的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促进大班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国内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反思与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目标脱离幼儿实际需求,过程忽略幼儿主体性体验和表达等问题,与艺术教育的人文性特质不符。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寻求积极有效的实践策略。

西方国家在艺术教育的改革中更关注学生对作品的真实感受和评价,将“艺术批评”作为达成艺术教育目的的关键途径,帮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的感知体验与解释评价,加深对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和自我实现。我国学者借鉴美国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提出了整合“艺术批评”等多学科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模式,并在此理论基础上研制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以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的总设计目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成人或义务教育阶段个体的艺术批评与幼儿大班阶段个体的艺术批评在广度、深度和理性成分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但两者都是评价主体在自身对艺术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作出的解释与评价,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之处。

那么什么是艺术欣赏教学中的艺术批评?在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学中能否借鉴艺术批评的理念?如何借鉴?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教学概述

(一)艺术批评概述

自20世纪以来,艺术批评的发展尤为迅速,并在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有人把20世纪称为“艺术批评的自觉时代”。在“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中以“art criticism”为主题搜索文献,共获得记录3381条,发文最早在1902年,2017年达到峰值(共计300条)。文献研究方向主要分布于 “LITERATURE(21.443%)”、“ART(19.757%)”、“ARTS HUMANITIES OTHER TOPICS(14.789%)”、“PHILOSOPHY(4.851%)”、“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4.111%)”。

“艺术批评”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首先,艺术批评(art criticism)一词意指—系列批判功能、任务或批评家的批评活动:描述、分析、解释、阐说、评价和判断;其次,在艺术教育中艺术批评指一种课程或探索的领域,有时还指涉教学的某种结果;再者,艺术课堂中的艺术批评是一种探索形式。从宽泛的角度讲,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的感知体验与解释评价。其中,感知体验是解释评价的前提与基础。成功的解释评价融入了反复的感知体验, 它能给作品欣赏者带来某种启发和指导,帮助欣赏者注意到作品蕴涵的意义, 从而激发欣赏者更积极地去感知体验艺术作品。

(二)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教学的关系

艺术批评进入艺术欣赏教学的历史经历了“图画学习运动-审美教育运动-多学科艺术教育”三个阶段。

“图画学习运动(picture study movement)”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英格兰,最初用图画和艺术复制品装饰教室,并作为视觉教育的工具,教学过程采用教师介绍作品、提问、作业的形式展开。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出现结束了“图画学习运动”。进步主义思想强调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和个性发展,人们开始反思传统的艺术欣赏教学,开展“审美教育运动”。芒罗在《青少年和艺术教育》中讨论了艺术批评的教学和价值;布劳迪建议在教学中深入探讨少数经典的艺术作品;巴肯确认了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艺术制作等学科与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有关。20世纪80年代,在歌笛艺术教育中心倡导的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模式,艺术批评通过学生反应、概念技巧教学、学生研究三组教学活动进行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艺术批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对艺术探索的兴趣,尤其是对传统经典作品的欣赏,更能促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树立起正面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批判思维。而且,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艺术作品的不同看法和见解也能为艺术家们提供参考。要达到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亲密交流和相互理解,就要求观众具备感知、理解、表达艺术作品的知识和能力。这正是艺术批评走进艺术欣赏教学的重要使命。

(三)艺术批评在艺术欣赏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材料收集与反思

在开展艺术批评之前,教师需要收集、整理相关的材料。对于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艺术史中的艺术评论或期刊杂志上的相关文献都是重要的教学参考材料,但是教师应当客观地选择材料,并根据学习者特征进行整理加工。芒罗、沃尔夫、吉伊根提出在选择艺术批评材料时,教师需要关注与思考16个问题,主要包括作品基本信息、涉及艺术家、评价语言、标准、作品影响、影响批评家的可能因素、作品的优缺点及创新性等方面。

2.教学活动组织

艺术批评的课堂教学组织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艺术作品的反应方法;二是艺术作品的个人反应教学方法;三是概念、技能教学方法和学生研究。

在进行艺术批评之前,学生需要探求艺术作品的内在含意,教师可借助三种方法将学生引入对艺术作品的反应之中:将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最初反应与其他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挑选一些在主题、风格等方面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选择可引起争议的作品进行学习与研究。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的课堂讨论氛围,让学生既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对他人的观点坦诚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就艺术作品的个人反应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可以运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非正式写作练习、安排选择艺术作品的机会、校外考察和现场参观等方式激励学生开展艺术批评。这里的讨论与普通课堂讨论有所区别:没有主持人、没有强制性语言、充分的反应互动、允许针锋相对。

就概念和技能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首先通过个人反应活动获得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感受;然后老师介绍并详细、明确地讲解、定义美学概念;最后,学生把这些概念运用于他们学习的艺术作品。学生研究活动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比如,学术性批判文章,图书馆研究报告,专题研究,口头报告等。

二、艺术批评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开展艺术批评活动

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不仅要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感知和体验能力, 还要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如“喜欢参与并注意吸收其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也喜欢与他人谈论自己的看法”等。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实现这些目标呢?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适当加人一些批评语汇, 通过无拘束、无偏见的探索与评价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开展对音乐作品的初步批评, 这不仅能提高幼儿欣赏和交流音乐作品的兴趣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促使幼儿更深刻、更细微、更有意识地倾听音乐作品,体验音乐欣赏的乐趣,而且可以激活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独特感悟,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开展艺术批评可以改善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我国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一味重视教师的讲解,轻视幼儿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认识或借鉴他人的见解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幼儿自身对作品的感知与体验, 忽视了幼儿个体差异的存在。在大多数教师的观念中,音乐作品的评价是以教师为主的评判和鉴定, 幼儿只是旁观者或者潜意义的参与者。这种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导致幼儿不能完全领会或者根本无法接受教师对音乐作品的评价。教师的过早介人有可能成为幼儿思考和评价音乐作品的障碍。

一旦艺术批评被明智地融人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评价就成了辅助工具与参考信息, 幼儿有了表达意见的平台,开始乐于表达与讨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艺术批评是一种主动探究分析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它要求幼儿不断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促使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复杂性有更深人的认识。长此以往, 当幼儿意识到音乐作品蕴涵的某种力量,开始不由自主地以某种方法去理解和创造音乐时,艺术批评与音乐欣赏的互动作用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3.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开展艺术批评具有可行性

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开展艺术批评,并不是要教授幼儿如何进行专业的艺术批评,也不是要培养专业的艺术家或批评家,而是要借鉴艺术批评的方法与思想,让幼儿在接触音乐作品时尝试与音乐家、音乐作品进行直接对话,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这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特点与规律, 从而更好地设计和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引人了艺术批评的方法, 这为在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开展艺术批评奠定了实践基础。另外,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逐渐提高,这为艺术批评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艺术批评是艺术和语言的碰撞与交融,幼儿越是熟悉语言,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越有利于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

三、基于“艺术批评”理念的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索

1.寻找合适的音乐欣赏作品

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现有经验,符合大班幼儿兴趣需求的欣赏对象。所谓“适合”与“符合”,就是要选择那些欣赏难度与大班幼儿自身能力相协调, 又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欣赏对象。这种欣赏对象既不会让幼儿觉得力不从心或者索然无味, 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比较容易把握。教师选择的音乐作品应该是令人感动并且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要能够激发幼儿的批评欲望。教师在选择欣赏对象时必须考虑这个作品的动人之处何在,它因何而动人,能否打动幼儿。例如, 世界著名乐曲《梦幻曲》舒曼作曲、《天鹅》圣桑作曲、《春之歌》门德尔松作曲等不仅艺术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描写的内容都是幼儿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的事物, 还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很容易唤起幼儿的欣赏兴趣。教师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可以作为参考。

2.认真细致分析音乐作品

当大量合适的材料被收集起来时,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认真细致地分析材料。这主要是教师的职责,并且是将艺术批评顺利带人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大班幼儿知识经验欠缺,在开展艺术批评活动时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引导。因此,在将音乐作品导人欣赏教学之前, 教师不仅需要掌握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如作品的前奏、间奏、尾声、乐句、乐段等, 还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情绪、风格等。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和处理,可以将音乐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及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更有效地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3.塑造音乐作品良好的第一印象

音乐是听觉艺术,如果不注意倾听,往往容易错失音乐作品中的美好内容。只有音乐作品中喜怒哀乐的情绪与幼儿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才能引发幼儿的艺术批评冲动。因此,在首次欣赏音乐作品时, 教师应该根据作品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水平,用生动有趣的口吻和带有启发性的谈话讲解音乐作品的相关信息, 塑造幼儿对音乐作品良好的第一印象,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作品上来, 为幼儿创造一种能够和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心境,以便幼儿更深入地感知音乐。

4.引导幼儿自主表达批评感悟

艺术批评的关键是引导幼儿自主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表达包括两方面:一是解释,即幼儿表达自身的感知体验;二是评价,即幼儿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表达。

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捕捉幼儿的真实体验和心理转变,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与表达自己的感悟, 传递自己的内心情感。教师不要直接肯定或否定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是要追问理由,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位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允许幼儿在发表意见或听取其他幼儿的意见后改变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教师过早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造成幼儿的认识屏障,对幼儿产生误导,甚至切断幼儿的自主想象。幼儿自主表达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幼儿进行艺术批评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活动开始时,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可能比较模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知体验。教师切忌表面式的提问, 如“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这些提问缺乏启发性。教师也应该避免主观性的提问, 不能一厢情愿地引导幼儿从教师的思考角度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 否则会限制幼儿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教师还应该避免满堂式的提问。教师在活动中不停地提问,看起来整个活动热热闹闹,幼儿都在积极思考, 实际上不停的提问可能会打断幼儿思维的连续性,不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深人感知, 自然也无法成功表达自己的感悟。如果动静结合,在给予幼儿一定思考时间的基础上再进行提问, 效果可能会更好。

由于幼儿的语言能力、艺术修养与审美经验比较缺乏, 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表达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适时提供帮助, 引导幼儿更规范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以提升艺术欣赏与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用.基于“艺术批评”的高校艺术教育策略探微——乔治·吉伊根艺术教育理念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2(05):82.

[2]程春云.艺术教育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70.

[3]盛婷.“幼儿为本”理念下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2.

[4]滕守尧.艺术与创生: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7.

[5]王柯平等.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72-174,273-274.

[6][美]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滑明达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3,58,132.

[7]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