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镇吕庄中心校,河南 鹤壁 458000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关键阶段。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的老师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如何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由他律变成自律,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好习惯储蓄银行制度能给我们指引一条有效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好习惯 储蓄银行 班级管理 积极作用
对于一个人来说,尤其是一个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而小学阶段不仅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开始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的老师和家长必须好好关注的问题。而如何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由他律变成自律,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困扰很多老师和家长的问题。我认为:好习惯储蓄银行制度能给我们指引一条有效的创新之路。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以前我带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难管班”,班级男女比率严重失调,调皮捣蛋的学生多,自制力差的学生多,让我这个年轻班主任十分头疼,但是自从上学期我校实行好习惯储蓄银行制度以来,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自觉遵守班规校纪的自觉性强了,我的工作一下子轻松了很多。我真心的认为:好习惯储蓄银行制度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值得推广。我把自己对该制度推行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写下来,希望能给众位同仁一些启发。
推行好习惯储蓄银行制度,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储蓄银行制度是如何实行的呢?该制度以软件“好习惯银行”为载体,而该软件是由全国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演化而来的专业管理学生的工具。在该“好习惯银行”软件上,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单独的银行卡账户。我们班主要采取师评和小组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老师汇总评价小组意见在学习、道德生活和思维三大方面给学生储蓄相应的储蓄币。如果学生有不良行为,老师还可以扣除相应的储蓄币。当学生的储蓄币越来越多,学生可以获得铜星少年,银星少年,金星少年等等级不同的荣誉称号。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学校会对每班储蓄币最多的前5名学生进行表扬。每一学期末,学校还会给予各班积分前5名的同学物质或精神的奖励。
好习惯储蓄银行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前虽然老师三令五申,但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总是那几个积极分子,其他学生总是充当课堂的旁观者角色;书面整洁、书写规范的同学虽然占多数,但班级里总有几个“顽固分子”,无论老师再强调,总是不能将作业整整齐齐写完,总是虎头蛇尾。但现在不同了,为了获得更多的储蓄币,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上课时,高高举起小手,生怕老师怕自己遗忘;回答问题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学生都开动自己的脑筋,希望自己与众不同的回答能给老师和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作业的质量也有很大提升,端正的字体、整洁的书面让老师赏心悦目,个别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也不用老师催着交作业,老师改作业再也不是以前那头疼的模样。连家长都反映学生写作业的自觉性越来越高了。
学生们看着自己账户上的储蓄币越来越高,自豪感油然而生。大家下课时也不再是以前比吃喝穿戴了,而是比比谁的银行卡上的钱更多,谁是班级的“小富翁”。“小富翁”们都暗暗得意,加加油继续好好表现;稍稍落后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总结原因,准备着迎头赶上。看到孩子们如此努力向上“生长”,老师真是倍感欣慰,没想到:这小小的银行卡竟有如此巨大的魔力!
推行好习惯储蓄银行制度,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习惯
好习惯储蓄银行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道德生活进行评价。结合班级“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活动,每周老师和评价小组的同学会选出班级内感人的好人好事,与大家分享,并为他们积分。
在这种正能量的引导下,班级内涌现出许多的好人好事。孩子们都努力向榜样学习,就像向日葵一样,沐浴着阳光,健康茁壮地成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女同学,由于父母离异,爸妈常年在外地工作,只能小小年纪就跟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可能是有些自卑,孩子脸上很少见到笑容,也不喜欢和同学玩耍。但受到班级内好人好事的鼓舞,孩子竟然主动帮助班级内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学习,帮同桌值日等等。从帮助别人的经历中,孩子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向日葵般灿烂的笑容不断在她的脸上展露,
推行好习惯储蓄银行制度,形成良好的班风
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起来了,他们的道德生活也丰富起来了,内心越来越充实、精神面貌越来越向上的孩子,自然会造就越来越优秀的班级。我们班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学校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校园歌手大赛“观众最喜欢的小歌手”、学校文明班集体。作为班主任的我,也获得了区“优秀班主任” 的称号。
总之,好习惯储蓄银行制度作为一种新事物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但它在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道德生活,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和道德品质,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是一套值得在小学阶段大力推广的好制度。
参考文献
[1] 鞠文玲.坚守在“习惯”培养中的创新行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2):26-28.
[2]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