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松扎西(称多县第一民中青海称多815100)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在当前全面推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揭示语文课程的本源与魅力,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网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在此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诸位同行一同探讨。
1.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南宋朱熹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心理学表明:成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直观的教学氛围等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要强得多。因此,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名著推荐《水浒传》时,先让学生听《水浒》的主题曲,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入了小说中创设的社会环境之中,再来学习小说,把握人物形象就比较容易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再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时,教材安排这一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体会爱心的力量,分析完整篇文章之后,让学生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更强化了学生对爱心真谛的理解。再如在学生朗读某些优美的散文和诗歌的时候,再配上恰当的音乐,就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网络资源、课件整合等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点,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通过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
如教授《石榴》一课,通过分析,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石榴树的美丽和石榴果实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石榴树和果实、石榴的产地及生长情况、石榴的营养价值、食用和药用方法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整合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生动、有效,通过多角度、多通道的图文和声像,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开发想象潜力,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有效地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丰富表象,发展想象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意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景激情、以境激情、以情激情的目的。例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律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难以体味到多少美感。教学这首诗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凝神听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课文朗读,接着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电视录像片:翠绿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熳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受到春意绵绵,春光无限。再让学生随录音朗读课文。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就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效率极高。
4.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有时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笔者有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巧设突破口。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有些篇章已拍成了视频片断,如《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文章,授课时,就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古板为鲜活。
4.1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令笔者一直困扰的是学生作文的评讲环节,而自从有了投影设备以后,作文教学方便了许多。现在评改作文,笔者先把学生的作文都看一遍,挑选三个档次的代表作文,利用实物投影直接打出来,然后直接在作文本上评改,反复地改,反复地议。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共同参与,一起评改例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受益匪浅。而被评学生,由于直接地感受到了别人的反应,面对面地接受批评和表扬,体味到了写作的不足之处与成功的喜悦,心理得到了满足,记忆也更加深刻,同时更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热情。经过几次作文点评,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要求点评他们的作文,这便是投影给作文教学带来的最直接的便利。
5.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设语文教学开放的课外阅读环境
课改中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平时的阅读只限于书本,偶尔到图书室去查找资料,这样一来,不但阅读面狭窄,也难以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的量也达不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然而整个网络世界的信息存储量比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的存储量还大,而且信息量大,节奏快,活化教材内容,交互性强,利用计算机能增加很大的阅读量,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5.1电视栏目、电视内容、网络形式中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到课堂的东西。如:颁奖词、跟帖、论坛、贴吧、解说词、访谈录等都可以走进语文课堂,既鲜活又生活化。教师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善于把这些信息与语文教材结合,与学生兴趣结合,教师思维就会多元化、成熟化,思路就会放飞,学生和教师就都会在快乐的体验中完成语文学科的学习。
当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规律等需要适时适度选用,不要仅仅为求新鲜刺激而利用,要摆正它作为教学手段的辅助地位,让它切实为教学服务。如当学习的对象偏重于需要感性思维去把握时,如诗歌、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绘、情感态度的体验、伦理道德的评价等,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作用则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再如语文教学中若过分地滥用来自网络的各种相关信息,往往会限制教师现场灵活发挥的余地和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压制了教师的突发灵感和创造,束缚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心灵感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