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体会

黄建春1郭丽贤2

黄建春1郭丽贤2

(1吉林省永吉县中医院132011)

(2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卫生院132200)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083-01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们医院外科对粘连性肠梗阻采用以粘连松解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从1995—2010年治疗本病59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总结体会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性别与年龄59例中男40例,女19例。20岁以下的13例;21—50岁的39例;51岁以上的7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6岁,以青壮年居多。

(二)病因阑尾炎术后29例,胃穿孔手术后11例,胆囊切除术后6例,肠切除术后4例,脾切除术后2例,盆腔手术6例,疝气手术后1例。本组中病人均有手术史。

(三)梗阻程度本组诊断均为粘连性单纯性肠梗阻,完全性梗阻21例;不全梗阻38例。

二、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以为用”的原则,采用肠粘连松解汤行气活血,通里攻下。

(一)方剂:川朴10—25克;桃仁10—15克;赤芍10—15克;乌药10—15克;木香6—15克;芒硝6—10克(冲);莱菔子10—25克;番泻叶10—15克。

(二)用法一般每日一剂,重症可以每日二剂,煎汤内服。插胃管者经胃管注入,暂停负压吸引。

(三)加减

1、有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等。

2、腹胀者加大腹皮、大黄、枳实等。

3、疼痛者加川楝子、元胡等。

4、呕吐者加半夏、竹茹、生姜等。

(四)西医外科处置

1、胃肠减压:对完全性肠梗阻的重症病人必须做胃肠减压,有效减压是治疗本病成功的措施之一。在中药胃管灌注时,过二小时后在抽吸。

2、水电解质平衡:改善与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是肠梗阻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采取上述治疗方法之后,病情往往可以明显改善,以便采取下一步的非手术措施。

3、抗生素:发热患者使用抗生素以控制肠道炎症。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用药。

4、对症处理:疼痛较重者可注射解痉挛药物止痛,不能入睡的可注射镇静剂休息,体温过高者可用物理降温。疼痛不严重者尽量不使用解痉挛剂,以免抑制肠蠕动。

三、治疗效果

(一)疗效标准

1、痊愈:治疗后肛门排气排便,梗阻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2、无效:观察48小时肛门不能排气排便,腹胀腹痛加重而中转手术治疗。

(二)治疗效果

本组共治疗59例,其中有50例经过非手术治疗痊愈,9例最终转为手术治疗。治愈率达到84.7%。

四、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粘连性肠梗阻绝大多数发生在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包括妇产科和泌尿科手术后的患者,尤其以阑尾和盆腔手术后为居多。本组病例全部发生在手术后。

粘连性肠梗阻如果属于不全性梗阻或者单纯性肠梗阻,临床上无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腹肌紧张、弥漫性腹膜炎和白细胞升高等,经过非手术治疗多能缓解。粘连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既是治疗手段,又是手术前的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其临床意义是双重的。

我们体会到,胃肠减压既能减轻胃胀,又便于灌注药物,更有利于观察胃液的质量,以判断病情的演变,故放置胃管是治疗本病成功的手段之一。肠梗阻的病情变化很快,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急转直下,因此要求我们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应用监护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和呼吸,并检查腹部情况,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手术探查:

(一)腹痛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腹胀加剧,并出现腹膜炎体征。

(二)频繁恶心呕吐,胃肠减压不能减轻或者缓解。

(三)肠鸣音由高调亢进变成低调甚至消失。

(四)腹部平片发现扩张的肠袢增加,液平数增多而且增宽。

(五)脉搏加快,血压有下降趋势者,说明已经进入绞窄性肠梗阻阶段。腹穿抽出血性液体最有决定性诊断意义。非手术治疗无效而转为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屡次发病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应考虑腹腔内有复杂的器质性病变因素,应考虑手术治疗,尤其是老年患者,要警惕肿瘤的可能性。对部分腹部体征不重,但是腹部剧痛频发,脉搏细数无力,虽然病史短但有早期休克表现者,应该想到腹部内有早期绞窄的可能,不要继续坚持非手术治疗,应该积极手术探查。

本组应用的方剂有攻积导滞,活血行气之功效。方中川朴、乌药、木香、莱菔子宽中理气;桃仁、赤芍行血祛瘀;番泻叶、芒硝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可使积滞除,气血行,腑气通,故疗效较好。我们在使用肠粘连松解烫的同时,配合使用西医疗法,通过临床59例观察,认为肠粘连松解汤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中药方剂。总之,对于粘连性肠梗阻,采取非手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全面分析,以免贻误治疗,同时,又要正确判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五、典型病例

例1.男性,46岁,公司职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切除术后半年。先后发生二次粘连性肠梗阻,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痊愈,此次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三天,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一天,而由乡镇卫生院转来,查体见患者痛苦面容,四肢冷,脉弱无力,唇干舌燥,皮肤弹性极差,腹部膨隆,右下腹腹直肌旁陈旧性手术疤痕,全服软,未触及包块,仅有下腹局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X线透视“见数个气液平面”。以粘连性肠梗阻收入院。立即给予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症状,同时插胃管行胃肠减压,四小时后由胃管注入肠粘连松解汤200毫升,每日二次,计400毫升,仅服药一剂次日患者排除大量稀便五次,味臭,症状体征消失,进食如常,共住院五天痊愈出院。

例2.女性,24岁,无业,足月临产妇。二天前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约七次,呕吐物为米饭和菜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二天。怀孕足月临产期,而且已经有规律宫缩,阴道有少量出血。是由乡镇卫生院转来。患者10岁时,曾因车祸造成肠破裂手术修补,部分回肠切除。术后因肠坏死而二次进行肠外置,三个月后第三次手术肠吻合复位。术后住院期间即出现腹痛和呕吐,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后经常出现痛闭胀吐四大症状,均在当地医院保守治愈。入院后查患者,身材瘦小,回答病史时口腔有粪臭味,由于腹部被胎儿占据,且有宫缩,触诊不满意,右侧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鉴于有频繁的宫缩和阴道流血,立即转入妇产科顺利产下一男婴。分娩后腹部情况没有改善,仍感腹痛、腹胀、呕吐,不排气,由妇产科又转回外科。再次检查患者体质虚弱,贫血面容,腹部膨隆,上腹部可见胃型和肠型,肠鸣音减弱,右侧腹部有轻度压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异常包块。X线回报“见数个气液平面”。考虑患者产后不久,腹部无急腹症体征,故先行保守治疗。立即给予胃肠减压,引出大量胃内容物,可闻及粪臭味。同时给予输液、纠酸、抗感染和补充电解质等西医疗法。胃肠减压后胃肠型消失,疼痛稍有缓解,再给予肠粘连松解汤鼻饲,每日二剂,每次200毫升,服药二剂后,症状未完全消失,肛门没有排气排便,右下腹部仍有轻度压痛,此时曾向家属动员手术治疗,家属考虑产后不久,身体太虚弱,又是冬季天气寒冷,坚持要求保守治疗。直到第三剂中药服完后才排气,同时多次排出大量有恶臭味的大便,腹痛消失,梗阻解除,进食后无不适,继续观察治疗六天后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