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备管理及设备维修在工厂管理中的作用夏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浅谈设备管理及设备维修在工厂管理中的作用夏盛

夏盛

浙江巨化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1100

摘要:随着企业技改投入的加大,企业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对设备管理者、操作者和维修者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课题,如何在传统设备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从生产实际出发,更新观念,有所创新,使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逐步适应现代化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确保生产高效运行,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设备管理;设备维修;工程管理;分析

引言:设备是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和主要资产之一,它既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又是衡量企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志。一个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管理工作就是要把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引进到企业管理工作上来,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企业的设备管理中设备维修体制如何设置非常关键,要把这一点放在设备管理部门工作的重要位置,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要有利于向先进的、现代化的设备管理过度,逐步接近和达到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水平。

1.设备管理

1.1设备维修的定义

设备管理就是把设备作为研究对象,对设备寿命的整个周期进行管理,包括规划、选型、安装、使用、维修、保养、改造、更新等诸多方面,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以求使设备达到最高的综合效率。设备从规划设计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物资和资本两方面,分别为设备物资运动形态和设备资本运动形态。对于设备而言,其技术与经济管理是彼此互相渗透的,如果只偏重技术管理方面,那么就会导致设备的收益过低,设备管理成本偏高;但是如果过于重视设备的经济管理方面,忽视设备技术管理方面,会使设备的寿命缩短,设备购置与管理成本就会提高,所以设备的技术与经济管理是是综合和统一的。设备投入使用之后,设备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设备维护修理,维持设备功能以及延长设备寿命。

1.2设备维修的定义

设备维修是的主要目的是为保持设备原有功能或者为了恢复设备的功能而采取的活动,包括维护保养、设备检查设备修理几方面。其中维修活动分为预防性维修与修复性维修两个方面。预防性维修是系统在操作过程中进行的维修活动,如保持设备的整洁、安全运行等等;修复性维修指设备出现故障之后进行的维修活动。预防性修理和修复性修理作为设备维修管理的不同方面,不能相互替代,两者需要互相配合与补充。

2.内容管理

设备维修计划是在设备本身运动规律基础之上,然后结合设备的性能、使用寿命以及维修成本,对所有设备维修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维修量、维修内容、维修方式、维修时间等许多方面。设备维修计划管理是企业生产计划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对设备进行管理组织的指导性文件。制定良好的设备修理计划,合理进行维修,尽量减少修理时间,不断提高维修质量,使生产任务顺利完成。整个维修体系分成三层,即维修策略层、维修安排层和维修实施层。就这三个层面而言,维修策略是重点,主要研究设备是否检修、如何检修、何时检修等等。

2.1设备维修信息管理

作为合理编制维修计划、正确进行维修决策的依据,设备维修信息管理分为设备维修信息与设备使用信息两大类。设备维修信息主要包括设备的有效维修时间、维修延误时间、维修任务、效果说明等等。设备使用信息介绍的是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编号、厂家、设备状态、基本功能说明以及设备使用情况的基本信息包括任务类型、任务时间、工作方式等等。除此之外,设备维修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能力评估、工作记录以及设备测试说明、技术手册、可能出现故障或者已经发生故障等也是设备维修信息管理的一部分。设备维修各方面的信息量很大,而且比较零散,会涉及到维修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所以,需要建立更加完整的维修信息管理体系,来保证维修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

2.2维修成本控制

设备维修在实现设备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关注设备的维修成本。维修成本控制,是对维修成果和消耗费用进行的经济性分析、评价与权衡。维修成本控制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维修费用的影响因素,观察维修效果的好坏。在设备维修管理几大模块中,基础是设备维修分类管理,设备维修成本控制是对维修工作的一种控制,设备维修信息管理的关键任务是进行设备维修计划管理。在维修工作中,设备维修信息时时刻刻在进行更新,所以需要对信息进行最终的汇总处理,才能更好更大的发挥作用。所以,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发设备维修信息管理系统。在编制维修计划中,针对不同种类的设备,确定各自的维修方式与维修时间。维修成本作为维修计划中的重要部分,需要进行合理控制。

3.设备维修方式

3.1事后维修

作为第一代维修方式,事后维修指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进行检查与修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原始。事后维修分为兼修时代与专修时代两个阶段,兼修或专修是根据设备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不同或相同而言的。20世纪初期属于兼修时代,当时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不能全面掌握设备的故障规律,因此只能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修理,修理工作也不是专门的修理人员来完成,而是由有经验的操作工人直接完成。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快速发展,设备专业化程度提高,设备修理技术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修理难度变大,设备操作工人已经不能直接来完成设备修理工作,专业维修人员逐渐出现,也随即进入了专修时代。

3.2状态维修

20世纪80年代,设备故障诊断、状态监测以及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开始根据设备的不同状态对设备采取不同的维修对策,包括大修、小修或暂缓检修等多种方式。该方式的主要依据是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运行的状态参数可以反映出设备的故障情况。设备状态评估对维修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需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实时进行监测。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状态检修具有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的双重优势,其可以在设备检修周期之前根据设备的具体状况进行检修,也可以根据设备的实际状况,适当延长检修周期,使维修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灵活性。状态检修的主要目的是使设备检修更加高效性,尽早发现问题,尽量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更加合理高效的进行设备维修管理。

4.设备维修体制的几种模式

一般企业的设备维修体制分为二级管理,即公司级和车间级。公司级由设备经理(设备厂长)负责组织领导设备管理技术、业务工作,设立机动处或设备处,作为厂级设备管理的职能科室,负责开展设备管理的具体技术业务工作。设备处根据企业生产的性质、规模大小、设备多少以及复杂程度配备相应人数的技术业务管理人员。并且根据业务特点分成若干个组别,如现场管理组、动力能源组、测绘组、备件组、压力容器专管组等,这些专业组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车间级的设备管理工作,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规模大小不同,设备维修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散管理的维修体制。分散管理是将全公司的检修工作,绝大部分分散到各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自行组织。

这些车间的各类检修和其他施工任务,基本上由本车间承担,执行公司级下达的各种设备大、中、小检修计划。采用这种组织形式,车间级检修和管理任务比较繁重,相应的车间设备管理工作是由车间设备主任负责,领导全车间的管理和检修,配备适当人数的技术业务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成立车间设备管理组,负责车间设备管理的具体技术业务管理和施工管理工作。车间下设检修工段,具体执行各类检修、设备更新、各类措施的施工任务。集中管理的维修体制。集中管理是将全公司的各类检修工具、人员、任务全部集中,由公司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筹安排。并通过各类专业性的辅助单位对全公司各项检修或其它任务组织施工,在公司直接领导下成立若干个专业检修车间,负责全公司设备的各类检修和其他各种施工任务,并负责完成部分配件和专用设备的加工制造任务。

采用这种维修体制,生产车间不承担各类设备检修任务,只负责本车间所属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监督检修计划的执行及检修竣工后的质量验收工作。维修车间是专业性的维修队伍,由车间主任负责全面领导检修和其它施工任务的管理工作,并配备适当数量的副职和各类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具体检修任务或备品配件加工等任务,检修车间下设工段,是执行各类检修任务的基层单位,按各厂的不同情况,工段可按区域、工种和专业组织划分。混合管理的维修体制。混合管理是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维修体制是在分散管理的基础上,吸取了部分集中管理的长处,在企业内部既有分散管理的部分,也有集中管理的部分,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的比重分配,视这两种管理的结合方式而异,其结合方式有以下三种:按不同车间结合、按业务分工结合、按专业结合。

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某一种结合方式,配成不同的比重,设置混合管理机构,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合方式,对于特殊工程和工作量较小的专业检修,都要采用集中管理。专业管理的维修体制。专业管理是在联合企业(公司、集团)或地区设立专业的修理厂,承担本公司或地区各生产公司的设备修理和其他施工任务,同时也接受部分备品配件的加工制造任务和部分设备制造任务。生产公司因为只承担日常维修和小修任务,检修工作量小,检修工人可以大大减少,设备检修工作就采用集中管理的组织形式,厂内精简了大部分检修车间,只留有少量的维修人员,负责全厂的日常维修。个生产车间相应的设备管理工作由车间设备主任负责组织领导,配备适当的技术业务管理人员负责具体业务技术工作。

总结:管理是一门科学。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设备管理及维修已不再局限于设备维护及零件修理,它已成为生产、质量、安全与环保的综合。新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已不限于组织和行为的变更,而应该是意识和文化的变革。当今社会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要结合新形式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设备管理的知识,采用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维修体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华民.天津市塘沽区设备维修研究会召开电子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研讨会[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5,(11):34.[2017-09-12].

[2]柯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专业学会第六届机电工业设备管理协会首届设备诊断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洛阳召开[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1,(07):41.[2017-09-12].

[3]李东陆.把设备维修推向市场——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百期的祝愿[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3,(02):7.[2017-09-12].

[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社愉华发展(加拿大)有限公司关于联合征集评选“万灵霸”润滑油添加剂应用征文的通知[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3,(02):41.[2017-09-12].

[5].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社、愉华发展(加拿大)有限公司关于联合征集评选“万灵霸”润滑油添加剂应用征文的通知[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3,(06):39.[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