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使用常见隐患郭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特种设备使用常见隐患郭锐

郭锐

柳州卡乐星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重要的检验检测设备的更新和应用,也从发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一些特种设备在开展检测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安全方面的缺陷,导致检测工作难以为继,也加深了一些检测人员的心理顾忌,本文从这些具体的问题入手,发现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

关键词:特种设备;注意事项;安全隐患;具体问题

1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安全问题及原因

1.1监察力量不足

专职监察人员少,乡镇(街道)、村级没有专职特种设备安全协管人员,使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人员和设备情况不能及时掌握,特别是大量的隐患不能有效的监督到位。多年来,质监局努力推动“大监管机制”,在区政府的全面支持和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由于特种设备业务专业性强、人员流动较快,即使有乡镇协管员也身兼数职,安监员专职不专严重如同虚设。就监察人员而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已经脱离了监察本质,监察人员需同时展开监督监察、督促隐患整改、进行宣传指导,提供咨询服务等工作,这是多年以来几代监察人努力和妥协形成有效管理模式,却也与法定职责渐行渐远,大大增加了监察人员的履职风险和工作任务量。

1.2现场检查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现有的监察人员都不具备特种设备专业知识,获得监察证也仅仅从书面学了几天,到现场展开检查也只能是查资料档案、制度文档、检定报告等,就算如此,有效的现场检查和隐患督改也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检验机构的支持配合,对特种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不能发现,更多是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特种设备安全依赖使用单位自觉履行主体责任。

1.3源头信息和过程监督缺失

监察人员只有在特种设备进行使用登记后才能看到相关信息,如果使用单位或个人使用未告知的特种设备,或者办理停用却仍然使用,这些设备无法检验,更不会进行维护保养,无证人员不懂安全知识随意操作导致使用过程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人员无证操作现象难以根本消除,企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大多不是长期职工,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又以外地务工人员居多,这些人员流动性很大,他们带着有效证件离开了,企业的生产不能停下来,空出来的特种设备操作岗位很难找到合格的人员来做,培训机构的培训周期长且不固定,此时常常找无证人员临时顶替操作岗位。持证作业人员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如司炉工在锅炉运行时会擅自离开岗位、懒得登记或随意登记运行记录,不重视维护保养和水处理,经常使锅炉带病运行;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图方便擅自拆除防脱落装置;叉车司机不按规定操作、离开叉车不拔钥匙等。

1.4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轻视安全生产工作,未依法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未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未进行自行检测维护、未开展演练,安全防护措施没有严格设置和定期检验,为了降低成本多台设备却只配备少数的操作人员。有些企业设备发生故障或安全保护装置失效后,没有及时维修和更换(也包括企业整改维修技术力量薄弱),带病运行,埋下事故隐患。企业老板、安全管理人员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淡薄,能应付就应付,当面承诺加强学习、加强管理、积极整改完善,过后依然我行我素。更甚者,擅自改变特种设备工作参数,盲目改变工作参数或工艺,使设备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短。

1.5违法行为难以依法处理

较之监察条例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处罚金额加重,给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一个较大的威慑,但辖区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于时有发生的特种设备违法事实,如特种设备超期未检或者检验不合格,企业就会面临3万元至30万元的罚款,难以简单按要求处理与处罚。另外法律实行后,监察条例并没有废止,法的条款较为简单又没有配套的解释(举例:日常工作中比较普遍的称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但法里并没有对应的条款)。经过细致和高强度的工作,特种设备形势进一步稳定可控,但是企业安全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升,还需执法处罚“开路”,安全法可操作性不强影响执法处罚的有效开展。

2提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安全管理的策略

2.1加大投入,完善监察体系

设立专职乡镇质监员(经费保障),或者在省、市级层面与安监局建立合作机制,扩充现有的安监员队伍,特种设备安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分由安监员同时开展工作,同时避免了人员和检查的交叉。通过乡镇(街道)上报重大隐患、季报表、开展联合检查、交流会等形式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重大隐患互相通报机制,形成实质性的“大监管”共治共管局面,并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比重。完善监察人员管理制度,将执法和监察明确分工,

2.2落实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

在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过程中,离不开各种检测仪器,为了提高检验检验的效率,需要做好检验检测仪器的管理工作。即在实际工作中,要科学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进行配置,使检验检测仪器具有方便操作的实用性能。对于采购的检验检测仪器,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质量合格后才能入库并校准。入库后的仪器还要做好库存期间保养工作。

2.3推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

事故和意外是无法避免的,行政手段在事故后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事故和意外发生后不仅仅是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更重要的是受害一方的安抚和社会稳定。为了改善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及时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应全面引入经济手段,推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工作。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开展以来,2016年全区仅47家单位投保,究其原因,主要是宣传引导不够和保费过高。当前,全省正努力在安全生产责任险路上,尤其是提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保费可以计入生产经营单位成本”,此时要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降低保费,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的重要性。以电梯和物业单位为重点,全面铺开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动自愿购买责任性,用经济手段进一步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2.4提升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以电梯为重点,采取不打招呼启动应急程序或者情景模拟推演的方式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演练,加强对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加强执法检查,指导各使用管理单位完善预案并开展演练。每年组织大型的电梯安全应急演练,邀请重点使用单位负责人、电梯维保公司负责人参加,录制视频或者接受新闻采访,全面提升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积极争取区政府的支持,建立区级专业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协调和管理机制,由财政经费保障(目前仅有电梯应急救援队,为义务志愿形式),补齐救援装备以及救援技术短板。

3结语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在实行《特种设备安全条例》以来,数量飞速增长,情况日益复杂,通过“特种设备人”的不懈努力,安全形势愈加稳定可控。在新形势下,应该紧跟改革创新的浪潮,通过引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完善监管方式,进一步保障监察人员的应有权益,确保辖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明磊.特种设备检验差异化管理研究[J].民营科技,2017(05):89.

[2]钟海见.以技术创新应对特种设备安全新常态[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5(10):64-65.

[3]李茹.山东金质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与改进建议[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