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提高与学生的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3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提高与学生的能力培养

余军胜

余军胜(浙江电大淳安学院浙江杭州311700)

摘要:计算机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操作熟练,需要教师花费一翻心血,寻找使每节课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新环境、推行问题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思维方式和理论实际相结合六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学中如何推行创新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目前,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计算机主流的操作系统是DOS,到后来发展到Windows98/2000/XP/2007等。主流操作系统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拟定,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到新知识、新技术,能学以致用,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要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境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操作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那么,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电脑绘画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了图景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图景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操作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教学步骤设计不好,安排不紧凑,将会导致浪费时间、学生学不到知识的结果。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能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如在《基本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可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计算机操作课就是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象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因此,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在计算机教学开始的时候就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有关计算机的各种知识,到对计算机了解到一定程度时,就把他们积累的各种知识定期举办成一个展览会,让学生们在这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运用画图教学的同时,可与美术学科共同举办电脑绘画课外兴趣小组,进行贺卡制作。电脑画图与美术教学联系紧密,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学生的美感越好,美术基础越扎实,那么学生用电脑创作出的作品就越佳,就越能体现学生自己的风格。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展示他们的作品,肯定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结合教学,与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联合举办了不同主题的电子板报竞赛。关于字模块教学在其他学科中丰富多彩的应用,我也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我发现在教会学生制作课程表、写通知、排版等简单的操作,但还没有更深层次的应用时,学生学着学着兴趣就不浓了。为此,我与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进行探索,发现实行老师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综合类电子板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从我校开设了网络知识课后,使学生的眼界大开,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甚至有些学生还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浏览学校的主页,或用电子邮件写信。许多同学还教会家里的老人上网,给他们远方的亲友发去电子邮件。

五、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的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近年来,我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进行了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总结教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慧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2]肖俊洪知识媒体·元学习环境·学习支持服务[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

[3]罗桂莲试论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效果[J].教育信息化,2007年10期。

[4]邱永诚更新观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朱桂荣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作用[N].教育导报,2007年。

[6]朱祖顺基于WWW的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