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保护护理程序在40例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血管通路保护护理程序在40例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刘欣

刘欣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400014)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保护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血管通路采用血管通路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3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采用护理程序护理进行保护,可提高保护作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护理程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263-02

对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必须建立血管通路,并需进行长期的反复使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对血管通路的保护对治疗疗效和预防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作用[1]。因此本研究分析应用护理程序在血管通路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为(38.9±5.7)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39.7±5.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2],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透析过程中的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程序护理,着重加强对血管通路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相关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血管通路保护:宣传教育相关注意事项,重视血管通路的保护,提高患者自我保护的意识;②血管通路内瘘的护理:讲解内瘘具体保护方法,指导患者做好内瘘的自我保护;③血管通路穿刺的护理:严格按照无菌规范操作,穿刺前减轻患者疼痛,确保穿刺成功。严密监测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连接管路有无滑脱;出血部位压迫止血,注意保护血管。

1.3评价指标①在患者入院以及入院后1个月,使用SF-36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健康指数、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感情指数。对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3];②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健康指数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感情指数

观察组4010.88±2.31*51.64±9.41*9.88±1.02*8.77±1.74*

对照组408.01±1.2231.24±7.845.31±1.045.01±1.03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观察组3例出血,2例形成血栓,1例发生感染,发生率15.00%;对照组4例发生出血,6例发生感染,3例形成血栓,发生率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是对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能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中,由于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同时建立起来的血管通路需要使用较长的时间,因此在使用期间就会有诸多的因素对通路的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对血管通路采用合理护理方法极其重要[4]。护理程序首先对问题进行评估,按照计划进行,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治疗疗效。护理人员根据资料,全面评估,根据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然后征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后,把需要进行改进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持续改进,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3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合理的程序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这与胡莉莉等[7]研究结果相符,对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疗效和并发症预防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采用护理程序护理进行保护,可提高保护作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玉霞,安颖,蔡国梅.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54-55.

[2]屈凯.基于证候要素及病证结合模式建立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的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3364-3365.

[3]李香玲,孙桂玲,袁红英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2):149-151.

[4]陈敏.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180-180.

[5]张凤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2):154-154.

[6]魏丹丹,姚丽,焦亚彬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3):136-139.

[7]胡莉莉,陈芳.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22):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