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手术失败的处理及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初次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317例脊柱结核患者,男206例、女111例;年龄(53.5±16.7)岁(范围11~86岁)。随访1年以上,期间出现①~③中任意一条定义为手术失败:①同一结核病灶接受手术≥2次;②与结核病灶相关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1次;③结核耐药或迁延不愈,出现冷脓肿或窦道;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发生内固定松动。未发生失败病例定义为治愈。收集两组患者症状、用药史、辅助检查、手术方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手术失败的潜在危险因素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失败病例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穿刺引流(含置管冲洗)14例、清创10例、内固定翻修3例。术中采集脓液、坏死或肉芽组织行结核杆菌培养+药敏试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确定手术失败27例。脓肿或窦道形成17例,占63%(17/27);其中3例异烟肼或利福平单药耐药、2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经针对性抗结核治疗(17例)、穿刺引流或穿刺置管冲洗(14例)、清创缝合(3例)治愈。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7例,占26%(7/27);其中病原菌检出5例,均未检出结核耐药;经抗感染及清创缝合治愈,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内固定松动3例,占11%(3/27),经内固定翻修手术治愈。手术失败组与临床治愈组是否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有无2型糖尿病史、有无三种以上基础疾病史、术后1周C反应蛋白、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首剂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及复合或跳跃节段(OR=3.513,P=0.047)、术后1周C反应蛋白(OR=1.021,P=0.005)、首剂时间≥20周(OR=2.895,P=0.039)、出血量≥800 ml(OR=5.950,P=0.001)和患有三种以上基础疾病(OR=3.671,P=0.027)为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结核,特别是耐药脊柱结核应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规范抗结核治疗;脓肿穿刺引流是治疗脓肿或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段;复合或跳跃节段的脊柱结核术后失败发生率高,应强调手术病灶节段的稳定性重建。
出处 《中华骨科杂志》 2022年02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