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nti-HBc与慢性乙型肝炎儿童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分析及可能免疫机制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比较行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无应答组和应答组间基线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qAnti-HBc)水平的差异,以探讨不同qAnti-HBc水平患儿外周血CD8+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功能活性。方法回顾性检测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就诊的85例HBeAg阳性CHB患儿基线qAnti-HBc水平。分析其中37例抗病毒治疗患儿基线qAnti-HBc水平与HBeAg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流式细胞检测59例患儿基线外周血CD8+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及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水平,分析qAnti-HBc水平与CD8+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功能活性间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s Chi-square检验,两组或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连续性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在37例接受恩替卡韦(ETV,21/37)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16/37)治疗的患儿中,有18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ETV组10/21,Peg-IFN组8/16),应答组患儿基线qAnti-HBc水平[4.71(4.64~4.81)log10IU/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4.54(4.45~4.64)log10IU/ml,Z = -3.316,P = 0.001]。高qAnti-HBc组CD8+Tem、CD38+CD8+Tem、CD38+CD8+Temra细胞比例及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水平显著高于低qAnti-HBc组(P < 0.05);ALT>1×正常值上限(ULN)组CD8+Tem、CD38+CD8+Tem、CD38+CD8+Temra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LT≤1×ULN组(P<0.05),但两组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qAnti-HBc与CD8+Tem、CD38+CD8+Tem、CD38+CD8+Temra细胞比例及CD8+T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呈正相关(P<0.05);ALT仅与CD38+CD8+Tem、CD38+CD8+Temra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较高的基线qAnti-HBc水平与CHB儿童患者抗病毒治疗HBeAg血清学应答相关;qAnti-HBc较高的CHB患儿外周血效应CD8+T细胞表现出更强的表型及功能活化特点,此研究可能对CHB儿童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关的潜在免疫机制作出一定阐释。
出处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年09期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