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写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大多数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必定是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则对数学缺乏兴趣。因此,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效率
小学生主观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如果抓住学生的某一心理特征,对数学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来看,也需要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冲破数学的抽象性,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由此可见,兴趣不仅是数学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还是学生学习的需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在这方面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连接数学与学生的重要纽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场所。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具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关注,让他们愉快、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并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折扣”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在商场遇见打折的情况,于是,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生活中商场打折的情境:图画上一件件漂亮的衣服上写着“九折”、儿童玩具自行车上醒目地写着“八五折”、各种各样的书包上写着“一律七折”……看着一件件商品,他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兴趣被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激发出来,于是,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开始对“折扣”进行各种各样的思考。有的认为打折就是比原來的价钱低、还有的认为“八折”就是原价 10元,现在八元……经过学生的议论纷纷,不仅唤起他们对折扣学习的好奇心,还使得他们在畅所欲言中对折扣有了一些琐碎的、片段的认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减少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陌生感。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就真实地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生活知识,教师可以把这些生活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境激趣、以景促情。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数学不仅与生活紧密联系,它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对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小学生对于“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动手活动也“情有独钟”。相对于教师的口头说教,他们更喜欢这些实际的动手操作,因为这些动手活动正好满足他们爱动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
例如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剪一剪”把圆的面积剪成偶数个小扇形,再通过“拼一拼”把这些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由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圆的面积。这样的动手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向他们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让他们意识到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要学会把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把未学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游戏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并且小学生对于游戏活动也倍加喜爱。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还得到身心的发展,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例如教学五年级数学“真分数、假分数”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认识、提高他们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特征的辨认能力,教学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将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组,男生代表假分数、女生代表真分数。教师说出一个分数,如果是真分数,则女生组全体站起来,没站和站得慢就算输。反之,如果是假分数男生站。如教师说到,则女生就要站起来。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加快速度。学生在不停地坐站中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起来,只见他们一个个兴奋地表情溢于言表。不仅如此,为了取得小组的胜利,小组成员还会主动帮助后进生,后进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也会主动向其他学生请教,渲染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捷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引领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汪自强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J].学周刊, 2017( 32) .
[2]蒯希良 .小学数学教学的学生学习兴趣激发途径分析 [J].文理导航(下旬), 2015( 11) .
出版日期
2020年09月2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