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咽拭子核酸检测方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至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454例(男210例、女244例)肺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入院当天或第2天采集患儿的咽拭子和静脉血,分别采用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MP培养和MP-IgM进行MP病原检测,以MP培养阳性或其余3项检测中2项阳性为MP感染诊断标准并进行二次检测,筛选出MP感染患儿于出院前再次采集咽拭子,采用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MP培养3种方法再次进行MP病原学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随病情变化的检出率及MP菌量变化,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454例住院肺炎患儿采用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MP培养和MP-IgM的检出率分别为43.6%(198/454)、43.2%(196/454)、40.0%(180/454)、30.6%(139/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P<0.05)。DNA荧光定量扩增和RNA恒温扩增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900),较MP-IgM及MP培养高。以MP培养阳性或其余3项检测中2项阳性为MP感染诊断标准,筛选出MP感染患儿209例。209例MP感染患儿在出院前的第2次MP检验中,MP培养阳性率67.5%(141/209),39.4%(13/33)由阴性转为阳性,27.3%(48/176)由阳性转为阴性。RNA恒温扩增阳性率82.3%(172/209),16.2%(31/191)由阳性转为阴性,66.7%(12/18)由阴性转为阳性。DNA荧光定量扩增阳性率67.0%(140/209),52.9%(18/34)由阴性转为阳性,30.3%(53/175)由阳性转为阴性。DNA荧光定量扩增阳性检测标本中,141例(67.5%)二次检测菌量减少,68例(32.5%)菌量增加。4种方法在非重症组和重症组患儿中的检出率相近,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二次检测中,重症组转阳比例仅有RNA恒温扩增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比5例,P=0.038)。结论咽拭子核酸检测方法在儿童MP感染急性期病原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应用价值,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较MP-IgM检测更具优势。急性期重复检测有助于检出第一次检测结果为阴性的MP感染患儿。急性期部分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后MP菌量未下降。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