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中心
期刊检索
论文检索
行业资讯
期刊
期刊
论文
首页
>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年1期
>
关涉种系的悲悯——试论余华的创作演变
关涉种系的悲悯——试论余华的创作演变
打印
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小说家余华在1985年以后,一直处在中国小说创作文体和观念实验的最前沿,他以自己一系列独到的小说作品而受到阅读和批评界的重视,甚至被视为新时期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但自从他的中篇《活着》发表后,其创作风格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觉地颠覆了他此前创作的“先锋性”,而重新回到浩荡史诗般的现实主义洪流之中。本文将从余华《活着》创作前与后的对比中,来具体考察余华创作道路的演变。
DOI
g4q0znkrj8/445096
作者
刘一秀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1期
关键词
小说创作
余华
现代主义文学
《活着》
小说作品
创作风格
分类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出版日期
2006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1
王一冰 ;李倞.
略论余华的小说创作
.教育学,2005-03.
2
吕国中.
单纯与丰富:试论余华小说的个性化创作空间
.军事理论,2005-03.
3
程桂婷.
重读《活着》:探析余华创作思想的流变
.教育学,2009-02.
4
黄海.
试论余华《兄弟》的悲情寓意
.高等教育学,2006-11.
5
冯超.
文学四要素视阈下的余华创作转型
.教育学,2014-05.
6
陈丝柳.
试论余华《古典爱情》的先锋性
.政治学,2014-07.
7
李伟华.
揭示底层人的生存哲学——论余华的创作
.社会学,2011-04.
8
张丁伟;李宏程;李雅璠;陈烈胜.
探究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创作风格
.美学,2017-10.
9
黄先智;王莉娟.
为了“活着”而“呼喊”——谈余华创作风格的转变
.高等教育学,2002-02.
10
杨晓英.
中国传统文化对余华后期小说创作的影响
.政治学,2005-03.
来源期刊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1期
相关推荐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阅读与余华创作的先锋转向
多角度解读《文城》——兼论余华的创作再转型
余华的惯性
余华的“窄门”
感悟余华
同分类资源
更多
[成人教育学]
英语听力教学对语言冗余现象的利用研究
[成人教育学]
黠戛斯文化管窥
[成人教育学]
坚定信念 加强团结是电大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
[成人教育学]
广告中的语义模糊及其功能研究
[成人教育学]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对策
相关关键词
小说创作
余华
现代主义文学
《活着》
小说作品
创作风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