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的加大,互联网很快地成为与电视,广播,报刊齐名的第四大媒体,并以其高速度,大容量,交互性强等特点著称,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现代人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网络社会”己经到来。互联网雅俗共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影响面广,新知识多,传递速度快,观点开放,气氛轻松自如,使天性好奇、好学、爱好刺激的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对其情有独钟。据调查,80%以上的大学生有上网聊天的习惯,约30%大学生成为网上常客,每班均有个别大学生迷恋网吧,上网成瘾。这些学生为了上网,经常旷课、晚归、睡懒觉并诱发一些违法行为,严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本文作者一直从事大学生辅导员工作和大学生教育心理教学工作,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现代大学生通过电子邮件、QQ、MSN等新的联系方式,互相联系,广交朋友,搜索最新的科技信息,新闻动态,也利用电脑和网络带来的逼真刺激打发闲暇时光,甚至引发一些人长期沉迷于网络成瘾,造成一些学生孤独抑郁、网恋、游戏瘾、色情瘾等心理障碍,严得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结合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就如何解决大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包括表现及危害)进行心理透视,并进行心理特征分析,最终提出了解决不良网络心理的对策,从而给大学生上网进行正确引导,最终让网络真正成为现代大学生的朋友。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对策;一、何为网瘾1.定义《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6期,《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症的探讨和预防》一文提出“网络成瘾症”又称互联网依赖障碍、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病理性网络使用、网络空间成瘾、网络滥用等,是一种因频繁、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心理疾病。患者年龄未成年人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男多于女。心理医学专家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空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现代医学认为“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食欲下降等躯体化症状和焦虑、忧郁、人格改变等,严重者可导致精神失常和死亡。该病导致一个人在学习、社交、财政以及工作上出现混乱状态,与赌博、饮食不规律和酗酒是极其类似的。《沈阳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一文说互连网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心理学由此应运而生。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是近年网络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匹兹堡大学金伯利•杨博士对IAD症的定义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连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症状为网络用户长期情不自禁地使用互联网过度,使网络几乎成了现实社会的替代品,从而导致学习,生活和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经济的和情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将他们与网络隔离,他们会感到孤独或脾气暴躁。《现代计算机》总第139期,吴慧燕《浅析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症》文章提出网络成瘾症是一种心理异常的新型疾患,主要表现为网络操作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难以自拔,沉湎于网络世界,因此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不再满足,初始时只是精神的依赖,以后即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网络成瘾症包括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游戏成瘾等类型。“网络成瘾”简称“网瘾”、“网痴”。2.主要表现网瘾的主要表现(1)耐受性增强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网瘾越来越大。(2)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病人就会变得明显地坐立不安、焦虑、无所适从,上网的愿望特别强烈,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都与网络有关。(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5)在有关互联网的活动上花费大量时间,比如参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安装新软件、整理和下载大量文件等。(6)因为上网,严重影响了患者在现实世界中的工作、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7)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危害,患者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8)强烈的依恋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到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9)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10)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11)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和药物成瘾者相同,具有反复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患者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3.网瘾的危害青少年患上网络成瘾症后,开始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以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这是由于患者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体内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如5-HT分泌减少,引起神经兴奋性降低等。这些改变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诱发种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焦虑症、抑郁症等。同时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视网膜上感光物质视红质消耗过多,若未能补充其合成物质维生素A和相关蛋白质,就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心身障碍,如烦躁忧郁症、强迫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等。4.网瘾的主要类型(1)色情网络成瘾(包括网上的色情音乐、图片和影像等);(2)网络交际成瘾(包括用聊天室等在网上进行人际交流);(3)网络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性地参加网上赌博、网上商业活动);(4)强迫收集信息(包括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5)计算机游戏成瘾(包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二、学生网络心理透视学生为何热衷于上网以至成瘾?1、从众模仿心理学生普遍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学习压力,缺少父母的督促,甚至中学时代无孔不入的老师也变得时隐时现,不再板着脸孔了,因而感到十分自由。相当部分新生自入学便开始尽情放纵自己和追求享受。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缺少了学习压力,丧失了求学的目标与动力,出现暂时的目标真空,导致刚入校园时无所适从,在外界诱惑下极易产生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很自然地加入了网民的行列,客观上加剧了网民的增长。部分同学是因中学时被管得太紧,产生逆反心理,进入大学后,便在网上拼命释放“天性”,造成一发不可收拾。2、补偿心理新生中有一部分在高中阶段是比较优秀的,因为高考失利和家庭的因素使他们进入自己并不希望的大学。入学后本想凭自己的优势,在大学展露手脚,胜人一筹,寻求心理平衡。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如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间出现了矛盾。为缓和矛盾,便到网上寻求心理补偿,寻找心灵的慰藉,期望在网络中找到自我,于是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予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并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已。3、求助心理现在大学生有很大比例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襁褓中长大,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在上大学前基本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少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差。上大学后很多事情都要学会自己做,必然会遇到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烦恼。有些学生碍于面子,不愿向同学倾吐和求助,转而向网络寻求帮助。4、逃避心理大学生进入校园后,希望拥有一个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好集体,渴望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渴望人们的理解与支持。但大学生在交往中存在因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担心他人轻视而不愿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会交往;因个性自卑而害怕交往等现象,由此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感到压抑孤独,就像有同学抱怨说,在大学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是隔着一层薄膜,大学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徒见其外表而不知其内心。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一旦学习,交往遇到挫折,很容易产生逃避心理,我校学生上网部分处于这种心理。5、畏难心理基础较差的新生在大学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刚开学,由于好奇心和进入大学的喜悦使他们有耐心坐在教室听课,但面对老师的授课不知所云,几节课下来便产生了逃学心理。加上学校开学初课堂管理的不规范为他的逃课旷课提供了方便,部分同学就选择这个时刻上网,并迷上了网吧。6、自卑心理这类学生一般都带着某方面的人格障碍或心理障碍进入校园的,由于家庭的因素(贫困、父母离异、单亲家庭),使他们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造成性格孤僻,害怕与他人共处,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为寻求心灵的解脱,往往借助网络,沉溺于网络虚拟的世界不能自拔。7、好奇心理很多学生由于中学没有接触过电脑和网络,进入大学后,发现周围很多同学每天谈论都是与网络相关的话题。出于好奇他们开始接触网络,网络这个新鲜世界立刻吸引了他们。但由于刚进入大学的他们,并没有掌握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能力,而由于一进入大学就把很多时间花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但现实和网络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大学生活,就只好躲避在网络的世界里。在网上,他们可以直言不讳,不会太多地计较彼此之间的感受,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对方的表情,他们只是一味地猜想,在他们看来,这是心灵的感受与碰撞。而这对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产生了障碍,缺少了人情味的交往是不能维持的,因此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变得孤僻、冷落、紧张、不合群,严重阻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慢慢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动力,形成恶性循环。三、大学生上网成瘾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分析一是依赖。大学生上网成瘤的最严重的心理特征是对网络的依赖。他们拒绝参加所有的校园活动,有的甚至拒绝与女友(或男友)的交往,而遁入“虚拟世界”,到网上去寻找寄托、寻找自信、寻找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其他东西,并且认为这个“虚拟世界”会使人感到更加轻松、平静;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自己更受人欢迎,更被人需要以及更被人理解。于是,他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越来越沉溺于网络,一旦离线就会变得冷漠、紧张、易怒。依赖的心理理由往往是1、在网上,我实现了自我;2、网络是我结识真正朋友的唯一场所;3、我的网上伙伴是我最好的朋友;4、在网上我能够用生活中无法使用的方式向人们敞开心扉;5、我的网络朋友认为我幽默、聪明和富有魅力;6、在网上,我的思路更清晰、更流畅,而且我更富有创造力等等。二是辩解。由于大学生网瘾们虽然已离开了正常的大学生活,但他们毕竟还生活在校园里。所以他们总是找出种种理由来说明自己这样上网没什么,并且也不会上网成瘾。而这些理由的后果之一是使这些网瘾们暂时可以心安理得地上网,后果之二便是这些网瘾们越陷越深。辩解的心理理由往往是1、我的成绩差是因为课程令人乏味,而不是因为我上网;2、我整个晚上上网没关系,因为我在学校仍然表现得很好;3、我的学习生活太紧张了,我需要来这个网络世界放松一下;4、我在一个小时内通过浏览网上信息所学到的知识要比今天上课或看书学到的多;5、我上网只是挤掉了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那只不过是多余的时间而已;6、任何时候我都可以和室友、同学、朋友、父母共度时光,但我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和我的网上朋友谈话等等。三是否认。上网成瘾的大学生又一个心理特征是否认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上网成瘾,退一步说,即使是已上网成瘾,自己也随时随地有能力摆脱。否认的心理理由往往是1、网络我确实用得很多,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2、我并没有沉湎于网上,任何时候我想停下都行;3、我使用网络并没有伤害任何人,当然也不会伤害自己;4、只要我少去聊天室,我的考试就能及格;5、那些关于网络心理问题的话题都是小题大做;6、不管怎样,我不会像计算机专业那些家伙们那样糟,他们从不离线,而且必须了解所有的软件程序。我可以在我希望的任何时候缩减或者停止网上闲逛等等。四是撒谎。这个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网上和网下。从网上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以伪装的面目出现在网上,虽然这不是恶意的撒谎,但长期伪装,往往会导致心理诸位。如在网上聊天中常有人“女扮男装”或“男扮女装”,日子一长,就容易造成性别的心理错位。所以,网上撒谎,出发点无所谓好与坏,但后果却是严重的。从网下来说,由于上网成瘾必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果网瘾们对时间的流逝可以暂置脑后的话,那么金钱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开始他们总是从生活费中支出,但生活费毕竟有限。于是他们不得不寻找一切借口向父母要钱,向同学、朋友、亲戚,甚至老师借钱,于是他们开始撒谎;相对要钱,借钱,反过来他们又开始向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对自己上网时间多少以及网上的所作所为撒谎。所以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撒谎,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一心理特征反映于从开始上网到上网成瘾的三个阶段,并且随着迷恋程度的加深而更趋严重。一般来说,大学生从开始接触网络到上网成瘾,往往会有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进入网络。此时可称他们为“网络爱好者”。他们可以了解互联网并开始学习如何使用它,从而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而他们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世界。几天或几小时之内,他们会发现所有应用过程中有一个他们特别感兴趣,并且以后会经常光顾的内容。他们可以参加MUD、进入聊天室、收发E-mail、测览最新信息,在那儿,他们有了一个身份。如果仅仅是一个“网络爱好者”,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仅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有时还会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第二阶段网络替代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此时可称他们为“网迷”。他们开始压缩自己的学习时间、娱乐时间和休息时间,尽量过简单的生活,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上网。因为他们在网上已有了一个朋友——或者几个或者更多,他们已经找到了刺激、信任、关怀和支持。他们已经有了可去的地方,可做的事情,而忽略了那些曾经使他们进步的人或活动。网络已替代了他们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该阶段已经开始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尚还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该阶段的心理特征多为辩解。第三阶段完全依赖网络。该阶段的心理特征主要为否认与依赖。他们上网的时间开始越来越长,而对学习及其他活动越来越没兴趣,甚至睡觉都可以放在一边,只要让他在线。因为他们在网上感到平静、安宁和快乐,他们可以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可以在网上找到知心朋友并且真诚交谈,可以在网上找到自信心,他们已越来越依赖网络。一旦下线便会觉得失望、失落、烦躁、易怒。他们已对所有的校园活动失去兴趣,甚至自己的女友(或男友)。此时他们便成了真正的“网痛”。那些因迷恋网络而导致退学试读或留级的同学,大部分处于该阶段。网络成瘾症(IAD)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IU)。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定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的损害。专家指出,过度使用网络常常会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在心理方面,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在躯体方面,会出现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在行为方面,会出现品行障碍,产生攻击性行为。如何判断是否患上“网络成瘾症”呢?专家说,必须在过去12个月中表现出下列7种症状中的3种以上。耐受性增强,以上网时间不断增加来得到满足;戒断症状,即停止上网则出现明显的焦虑伴有明显的上网冲动;上网频率及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多;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和网络有关的活动上;上网使个人的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的时间上网。四、解决不良网络心理问题的对策以游泳为例说明教育的重要性。游泳池对儿童而言是危险的。为了保护他们,人们可以给游泳池的入口处加锁,树立栅栏,装警报器。尽管这些措施都很有帮助,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游泳。与此类似,让学生了解远离网络色情内容的重要性以及遇到情况时的应对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第一、加强网络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特别是如何利用网络来帮助提高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能够正确面对各种现实的问题,正确对待不良网络的诱惑。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网络心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正确处理网上与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区别;能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并采取理智的应对方式;能在网上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成为网络的主人。另外,作为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他们在做人,做事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新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得到及时正确处理,而不至于靠虚拟的网络世界来倾泄。第二、大力倡导网络文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不能从容上网,也就无法更多了解到网络的要求与标准,而大学网络已进宿舍,上网成了家常便饭,因而对学生一定要进行网络文明教育,教育的依据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保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据此,校团委和学生会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网络道德的专题讨论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正确引导。针对大学新生刚入大学新目标尚未确定,出现暂时的不适所引起的上网问题,我校应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意识注入到学生活动中,培养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使每个新生深入到各种集体活动中,不让新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要大力倡导和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班组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帮助“网络性心理障碍”学生走出阴影的直接推动力。事实证明,健康,和谐,丰富的班组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化解个别同学的孤僻、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倾向,从源头上堵住了新生沉溺网吧的恶习。第三、了解学生网络心理,进行细致认真持久的个别教育。学校或辅导员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问卷题目,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包括上网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对于上网成瘾不能自拔的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进行心理辅导。其实迷恋于网络生活的人往往对网络存在着依赖心理,他们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神情倦怠,而且随着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心理越来越强烈,所以对待这种同学要有耐心,允许其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有个过程,做到教育的持久性。我班有个学生从高二开始长期上网,造成成绩直下,考入我校后仍未警醒,继续在校外打“网战”,我从开学第二周开始关注该生,每次单独谈话收效甚微,半期考后两科挂红仍作无所谓,眼看自己因上网旷课要受到处分才略显紧张,这时我发现该生仍然存在着较强的个人尊严和荣誉感,于是对症下药,与家长联系一起鼓励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得到明显的效果。现在该生已从网络世界中解脱出来,正以全新的面貌投入期末复习。总结该生的经历,我对其教育做到了细致、认真、持久、尊重人格和尊严,对该生教育的成功,坚定了我教育学生的信心。五、结论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过程及原因分析,大学生往往是在建立良性的稳定的人际交往圈前最容易沉迷网络,而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大学生自我同一时期,学生对于一些自我探索和了解的活动是很感兴趣的,笔者认为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调控力,积极事物和环境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关键在于大学进校时的引导,学生沉迷网络也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了解学生上网背后的真正心理需求,对症下药,就一定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参考文献1郑传芳.大学生活导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2凌雪峰.大学生入学教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3林榕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思想工作探索,2003,(2)38-39
出版日期
2009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