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不同方法(2种)对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4期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手术 全髋关节 内固定 效果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66-01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长也使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此类患者治疗中具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骨折不愈合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现阶段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骨折内固定术均是此类患者治疗的常用术式[1],本文旨在分析骨颈骨折患者采用此两种术式的治疗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7年5月起,到2019年1月止诊治的7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18/20,年龄区间处于47~65岁,均值(62.5± 1.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10天,病程均值(4.2± 0.3)天。对照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21/17,年龄区间处于45~66岁,均值(61.9± 1.6)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9天,病程均值(4.4± 0.2)天。两组线性资料比较,P均>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单纯股骨头置换术予以治疗,患者取健侧卧位,术中硬膜外麻醉,以后侧切口作为手术入路,逐层切开,充分显露髋关节,切开关节囊,取出股骨头,小粗隆上截除多余的股骨颈,开髓扩髓,安放合适型号的股骨头假体,检查假体安装牢固 髋关节功能满意后,常规冲洗,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行骨折内固定术予以治疗,术中过X线辅助引导,首先对其骨折部位实施手法复位,在大粗隆下方做纵向切口,显露患者大粗隆。导针置入大粗隆下侧约3c,大粗隆下侧将导向器妥善固定,放置三枚导针,并沿导针拧入空心钉进行固定,导针与骨干夹角保持在150° 左右,常规实施切口缝合术毕。 1.3 评估指标 (1)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利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予以评估,0~100分,优(&ge 90分),良(75~89分),中(50~74分),差(<50分),计算两组患者的优良率 (2)对比两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x-± s)描述
出版日期 2019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相关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手术 全髋关节 内固定 效果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66-01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长也使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此类患者治疗中具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骨折不愈合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现阶段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骨折内固定术均是此类患者治疗的常用术式[1],本文旨在分析骨颈骨折患者采用此两种术式的治疗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7年5月起,到2019年1月止诊治的7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18/20,年龄区间处于47~65岁,均值(62.5± 1.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10天,病程均值(4.2± 0.3)天。对照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21/17,年龄区间处于45~66岁,均值(61.9± 1.6)岁,骨折至手术时间2~9天,病程均值(4.4± 0.2)天。两组线性资料比较,P均>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单纯股骨头置换术予以治疗,患者取健侧卧位,术中硬膜外麻醉,以后侧切口作为手术入路,逐层切开,充分显露髋关节,切开关节囊,取出股骨头,小粗隆上截除多余的股骨颈,开髓扩髓,安放合适型号的股骨头假体,检查假体安装牢固 髋关节功能满意后,常规冲洗,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行骨折内固定术予以治疗,术中过X线辅助引导,首先对其骨折部位实施手法复位,在大粗隆下方做纵向切口,显露患者大粗隆。导针置入大粗隆下侧约3c,大粗隆下侧将导向器妥善固定,放置三枚导针,并沿导针拧入空心钉进行固定,导针与骨干夹角保持在150° 左右,常规实施切口缝合术毕。 1.3 评估指标 (1)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利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予以评估,0~100分,优(&ge 90分),良(75~89分),中(50~74分),差(<50分),计算两组患者的优良率 (2)对比两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x-± s)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