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德育改革与创新,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德育首要地位的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导致其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因而必须革新德育形式和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和制度化;德育过程是实践活动,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因而要重视课外活动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关键词应试教育教育评价德育队伍德育科学化开放教育中图分类号C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文化、思想意识等等,必将对青少年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而当今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复杂多变,从而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而学校德育工作的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方法简单,使其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无法回避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值得大家深入研究和探索。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老师,如何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做了以下一些思考。1、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影响着德育的首要地位,转变教育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育评价集中在升学率上,德育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被忽视。在家庭,学习成绩总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受关注;在学校,升学率成了影响学校声誉和教师待遇的硬性指标。在社会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学校应试压力仍然过大,学生负担依然过重,教育期望值依然过高。无论是行政领导、社会大众,还是学校教师、学生本人,都难以摆脱应试教育情结。同时由于德育内容具有内隐性的特点,使其对学校的地位、生源、效益等难以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沦为可有可无的“面子菜”,德育的首要地位得不到保证。德育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工作紧张时不要”的东西,德育实效性无从提高则在所难免。本来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双重任务,应按二者的需要给予时间与精力的保障。但事实上教师和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消耗在应付课业上了。教师工作、学生学习都超负荷,哪里还有精力去发掘德育因素呢?作为软任务的德育到头来就只好姑且“将就将就”了。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1为此,要改变单纯以分数来决定学生命运的考试制度。有些省市已经开始有益的尝试。从2007年高考开始,最先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4省区就首次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记入档案供录取参考。随着改革区的扩大,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在制订高考方案时,都把综合素质评价视为重要的录取依据,而且明确、详细地规定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2其核心要求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当前有些城市已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折合成分数进入中考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招生录取中的比重还将逐步加重。用等级来呈现评价结果又成为当前高考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呈现方式。量化评价和质的评价的结果最终都可以转换为等级,这既可以淡化社会上对分数斤斤计较的功利思想,同时也基本符合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当前,等级评价已经成为各省市高考评价方案的主要手段,如“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审美与表现”的评价结果以优秀、合格、尚待改进三个等级呈现;“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评价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考试制度的改革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各方面会对德育重视起来,从而促使教育观念及思想观念的的转变,德育的实效性有望提高。从实际操作看,它的确对很多学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尽显评价的公正性,而不是老师和同学们凭印象给分,有的班级设立了专门“记录薄”,让评价尽可能做到有据可查。这样不论学生的表现是出于什么目的和动机,客观还是起到敦促学生努力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所涉及的相关要素的作用。虽然目前综合素质评价还面临很多问题,但不容质疑它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只不过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而已。另外,我觉得政治考试也应加以改革。因为,政治教学课时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侧重于知识点的讲授,花在讨论、活动、体验上的时间比较少,不利于学生情感的陶冶,自我的教育,自我的成长。为此,我觉得应把政治科的考试转变为合格考试,使老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设计情境,去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化为内心的信念,去转换为自己的行动。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提高教师队伍的德育素质,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改革的基本条件。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除了具备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要具备实施德育的素质。中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是政治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主任工作和团队活动。中学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但在德育队伍方面,专业的政治教师很不足,有些学校多年都难进一名政治教师。因为政治课在相当部分的领导和教师心目中是“副科”,谁都可以教,谁的工作量不足就搭政治课,所以政治教师的素质得不到保证。由于他们对德育工作没有较为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缺乏对学生品德形成规律的把握,上课照本宣科,对各种德育问题不能做出合理的透彻的解释,因而德育效果难以保证。另外,很多学校没有配备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也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缺乏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也有待提高。同时政治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在待遇、评职、评优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工作的积极性难免受到打击。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做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经验阶段,没有把一些有效的做法总结升华到理论层面。他们往往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处理问题停留在表面上,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走不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实践中,又常常把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品德问题来对待,3结果收不到什么实效。总之,缺乏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已经成为影响到德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和社会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如国家应硬性规定各学校必须按学生人数和班级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政治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提高师资准入门槛。有关部门对班主任和广大教师应有计划实行德育方面的培训,并把培训结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促使其理论知识得以提高。培训过程中,切忌假大空,要结合实例多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解示范,以激发教师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常见的德育问题或心理问题,比如,当前,部分青少年善恶是非观念混淆,不懂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基本道德;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力不够等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及受家庭问题、情感问题的困扰等。为了适应广大教师工作重,没有时间看大部头书的现实,有关部门应针对学生的常见问题,编辑小册子,以“案例说方法”,用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改变老师的认知和观念,使其掌握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告诫学生这不行那不行(“堵”),让学生明白怎么做(“疏”)才是关键。3、学校德育形式单一,课外活动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必须革新德育形式和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科学化。据调查,在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普遍采用的德育方法的使用率由高到低主要有榜样示范法、说理疏导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等,而情感陶冶法、品德实践法等的使用率极低。除上述形式外,当代学生易接受和最喜欢的德育形式是课外活动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另外学生还要求有参观访问、班级活动和家务劳动等。而教育者却对这些形式的德育意义认识不足,所使用的德育形式显得单一、死板。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在升学这面旗帜下,师生的时间都最大限度地用于教与学上,根本挤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搞各种形式的活动。而中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学习任务重,学习内容枯燥乏味,从学习中获得的乐趣不是很多。尤其是学困生,得到的肯定和自我价值的获得就更少。如果开展的课外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少的话,学习中积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特长得不到发挥,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他们就感觉不到学校生活的意义,就可能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让老师头痛不已。德育过程是实践活动。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德育不同于智育,智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兼培养能力,它主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德育只到此并没有完结,它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德育过程是由知、情、意(信)、行诸环节构成的,只有知识传授,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炼和行为引导不是完整的德育。这就如同体育与智育不同的道理一样,体育如果只在课堂上讲授体育知识和理论,不让学生到体育场上去实际锻炼,怎能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同理,德育如果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或轻视德育实践活动,怎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我们长期以来的学校德育工作上的重大失误之一恐怕就在于对德育实践活动重视不够,德育活动单一,只注重单纯的讲授、说教,理性强化。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普遍的德育活动。它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应当形成制度,列入课程表,作为德育活动课的基本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讲授理论、死记硬背概念等脱离实际的倾向,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学校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学生暂时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身心得到解放,兴趣爱好得到培养,可能一些品德问题或心理问题会随之减少。4、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4直面现实问题,解决学生“信与不信”的问题。我们许多德育工作者对社会有一种担忧,甚至有一种恐惧感。于是,一些教育者在修筑学校德育的“铜墙铁壁”上狠下工夫不准学生与社会上的人接触,尽量减少学生与校外的联系,严格控制学生放学后回家的时间……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安全”为由,把学校的春游活动也取消了!不少学校都喜欢说“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育”,其实,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纯而又纯”的教育,不可能有真正开放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有健全的人格、开放的视野和创造的素质。在课堂上,老师为了减少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尽量避免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告诉学生,希望让学生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真空”社会。殊不知,经济生活的繁荣、社会文化的丰富、生活方式的多彩,网络的便捷,使学生接触到不少的东西,对这些东西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但其认识是片面的、模糊不清的,难以区分正确与谬误,健康与不健康,适宜与不适宜,很容易出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偏差。因此,老师回避社会现实问题,是解决不了学生的思想问题的,反而降低了政治学科的可信度,使学生认为老师在讲假话。对老师讲的大道理,表面不反驳,内心却压根不信,德育的实效性可想而知。所以,老师不应回避社会现实问题,而应积极引导学生辩证的认识当今社会,让学生既看到社会光明面,又要正确对待社会的阴暗面,尤其是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的诸多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风浪中学会游泳”,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如此一来,老师讲得合情合理,学生才会听其言,信其道。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伟大工程,任务重、责任大、很光荣,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协调配合,离不开各项制度的创新和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将“上下而求索”,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参考文献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鲁政发〔2007〕7号.2黄牧航.聚焦如何科学地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G/OL.中国教育报,2009-02-112010-3-16.http//gaokao.jyb.cn/gksd/200902/t20090211_239467.html.3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4李秀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德育改革与创新OL2007-11-212010-3-16.http//www.ycsyzx.com/djyd/html/?332.html.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下东街1号潼川中学苏桂芝收联系电话0816-653898015528519297电子邮箱suguizhi1970@163.com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0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